第一單元:認清中共系列
節目重點:
一、本集節目明居正從中共「九三閱兵」切入,揭露其表面上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為口號,實則將抗戰勝利的成果據為己有,掩蓋其在抗戰中缺乏實質貢獻的事實。歷史已經證明,真正領導抗戰的是中華民國政府與國軍先烈,而中共僅能拿出「平型關戰役」與「百團大戰」作為宣傳,與國軍實際承受的犧牲與戰果相比,差距天壤之別。
二、進一步分析,中共閱兵展示大量武器裝備,意在向國際傳遞「中共已經強大」的訊息。而從國際視角,透過「言語」、「實力」、「行為」、「信仰」4個層面觀察,都不難看出中共極欲擴張的野心。習近平稱「中國人民站在歷史正確這邊」,背後意味著中共將以自我為中心,自行定義歷史,並將不同立場者視為鬥爭與消滅的對象,這種思維暴露其專制本質,與普世價值背道而馳。
三、此外,在閱兵期間,習近平與蒲亭、金正恩的對話涉及了「器官移植延壽」議題,受到國際媒體廣泛報導,進一步加深外界對中共活摘器官的疑慮與指控,使得這場本欲塑造「強大、正確」形象的閱兵,反而讓國際社會更看清了中共扭曲歷史、破壞秩序、威脅和平的真面目。
給我們的啟示:
歷史不能被遺忘,更不容被扭曲、抹煞。中華民國領導抗戰,國軍先烈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用鮮血與生命確保了國家的延續,史實俱在,無庸置疑。而中共意圖透過建立「人民史觀」來炒作「民族情感」,將抗戰塑造為「兩岸共同記憶」;更透過「九三閱兵」,結合軍力展示與政治工作進行敘事操作,進而分化我國社會。
國家安全,是依靠在每位國軍弟兄姊妹們的專業能力、紀律與愛國信念之上,每一次的訓練、戰備與執勤,就是守護家園、對抗威脅的實際作為。面對中共不實論述,我們以信念和行動,捍衛史實與確保國家正統,這就是國軍存在的價值。
第二單元:通識教育—媒體識讀
節目重點:
一、本集節目邀請資安專家王仁甫,聚焦「中共駭客的攻防手段」,解析中共如何利用國家力量組織龐大駭客集團,長期對我國國防、關鍵基礎設施與高科技產業發動攻擊。王仁甫開宗明義指出,資安已經不是專業人員的範疇,而是全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二、進一步分析,從成立「信息支援部隊」,到「APT31」、「APT40」等組織的出現,說明中共駭客不是個別行動,而是結合公安、國安與軍事單位,進行全面攻擊;利用系統漏洞、社交工程等途徑,企圖對我國重要目標進行潛伏、竊密、癱瘓系統等手段,顯見其為達到削弱我國經濟與防衛韌性的目的,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三、王仁甫也提醒,駭客攻擊手法近年來也與AI人工智慧整合,更加難以防範。在政府制定《資通安全管理法》落實資安防護的同時,培育專業人才、深化社會大眾的資安意識更是首要之務。資安是全民責任,國軍也必須與社會各界合作,持續加強教育訓練、進行攻防演練,才能在現代的數位戰場上抵禦威脅與侵擾。
給我們的啟示:
俗話說「資安即國安」,資安危害範圍小至個人財產、隱私,大至影響企業與國家命脈。在數位資訊時代,網路攻擊、竊密已成為日常生活必須防範的風險。根據網路安全公司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在今年第1季,平均每週就會遭受多達4152次網路攻擊,遠超世界平均的1925次,排名亞太地區之首,顯見我國資安環境嚴峻,對此每個人都必須謹慎面對。
而資安危機往往潛藏於我們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各項裝置中,有時不經意地點擊一個連結,就有可能造成資訊外洩,甚至讓敵人掌握國家機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而對於身為軍人的我們而言,更為重要。我們的職責不只在戰備演訓,更應該在日常細節中,構築起資訊安全的防線,並且認真看待任何有關資訊安全的事務與議題。恪守資安法規、養成良好的資安習性與觀念,看似微不足道,卻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
第三單元:向陽雛菊—兒少性剝削防制宣導
節目重點:
一、《向陽雛菊》回顧了臺灣社會30多年以來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的歷程。自民國70年代起,社會逐步掀起對此議題的關注,並在74年的「觀光與賣春」國際研討會中正式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自此,婦援會、善牧修女會、勵馨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紛紛投入兒少救援與倡議,推動相關立法,為受害孩童建立制度性的保護機制。
二、在各界努力下,我國於84年通過了《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此後,民間團體與法界人士又持續推動長達10年的修法運動,最終於104年完成《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法,除了為「性剝削」正名、撕去兒少「性交易」的汙名化標籤外,也將性影像、網路犯罪等新興性剝削型態納入防制範疇,使法律更貼近現實需求。
三、片中透過檢察官、律師、民間團體及社工的見證,呈現出社會對於兒少性剝削防制逐步建立法律、輿論與救援網絡的艱辛歷程,傳達「花的脆弱,從來不是花的錯」理念,並呼籲全民持續關注與支持,讓孩童不再處於性剝削的陰影下,使每一朵「向陽雛菊」都能在陽光下綻放。
給我們的啟示:
兒少性剝削防制的議題,揭示孩童的安全與尊嚴,是國家建立穩定秩序與良善風氣最根本的底線,與我們的社會、家庭息息相關。每一位國軍弟兄姊妹除了軍人的身分外,同時也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更是社會公民的一員。社會各界在努力推動法律、提供協助之時,我們也應該以身為公民的角色給予重視與支持,因為這份責任原本就屬於每一個人。
此外,國軍肩負保家衛國使命,除了對外展現防衛能力與決心,對內同樣有著促進社會安定與進步的重要功能。綜觀部隊中不乏有官兵同仁奉獻心力關懷弱勢、積極投身公益活動的事蹟,從陪伴到捐助,散發人性光輝,讓社會更有溫度與凝聚力。這些也都是身為軍人的我們,透過不同方式強化國家韌性、共建社會安全的最佳證明。
(本文由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