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略快評】中共閱兵揭野心 威權集結挑戰民主陣營

發佈日期:2025/09/12 點閱:12

◎董慧明

 中共上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辦「九三閱兵」,可謂是場精心設計的政治演出,自曝矛盾景象。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追緬、圖強為基調發表演說,其對歷史反思與和平期盼的話語溫度,實與武器軍備的恫嚇壓迫,形成強烈對比。

 細究儀典始末,可發現活動本質並非單純的紀念,而是富含政治盤算的敘事戰操作。中共一方面為鞏固內部權力,以儀式展演強化政權統治合法性;另一方面則藉對外展示軍力,意圖塑造有利於自身戰略利益環境的國際與區域新格局。

 從對內鞏固政權角度而言,中共閱兵首要目的是為爭奪並壟斷抗戰史實的詮釋權。習近平講話中刻意抹滅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全國抗戰的功績,重新包裝為共產黨領導的勝利。這種竄改歷史敘事的手段,是為滿足當下威權統治的政治所需。在中共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美「中」全面競爭加劇等多重內外壓力之際,只好藉助大型閱兵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以政治動員手段轉移社會爭議。

 與2015年閱兵相較,此次活動的涵義也出現顯著轉變。10年前,時值習近平上任初期,重點在強調軍隊反腐與改革決心,當時甚至宣示裁軍30萬。而今,閱兵重點全然轉向共軍強勢擴張。儘管陳列軍備的技術成熟度、量產能力、作戰效能仍待觀察,卻已顯露中共對外戰略姿態,已從過去相對隱晦的策略,轉向更加明確的軍事嚇阻。

 在對外示威層面,這場閱兵的戰略指向極為清晰,可說是「劍指美軍、針對臺海」。首先,透過東風系列洲際彈道飛彈、巨浪三型潛射飛彈等戰略武器,中共欲展現攻擊距離覆蓋美國本土的震懾能力。其次,部署各類中程彈道飛彈與鷹擊系列極音速飛彈,目的在強化其「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意圖將外軍阻擋在第一、二島鏈之外。最後,大量的先進作戰機、無人化武器與電子戰系統,則是為了在可能的臺海衝突中,爭奪並掌握制海、制空與制電磁權。

 更具較勁意涵的是,中共、俄羅斯、北韓領袖首次同臺觀禮,頗有向世界宣告新威權聯盟下的秩序選項正在形成,並試圖以此集結力量,抗衡美歐主導的國際體系。這種結夥姿態,使得亞太地區的陣營對抗態勢更為尖銳。

 對於兩岸關係,中共閱兵無疑是一次結合歷史敘事與軍事施壓的複合式操作。習近平在講話中雖未直接提及臺灣,但特別要求共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被普遍視為是對臺政策的明確宣示。中共對臺政治野心昭然若揭,試圖從歷史與法理層面建構對臺灣與兩岸關係事務的片面認定。對於其對臺策略已從過去的「和平統一」,逐漸轉向以武力奪取為後盾的「強制統一」圖謀,尤需審慎以對。

 面對中共日益清晰的戰略企圖,我國正採取全面且長期的應處策略。包括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以及深化民主同盟安全合作。同時,亦持續強化經濟安全與社會韌性,以民主價值拓展國際空間,藉由鞏固總體國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