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莒光園地】認清中共系列

發佈日期:2025/09/08 點閱:18
文章相關圖片

第一單元:認清中共系列

 節目重點:

 一、本集節目邀請明居正教授以中共「九三閱兵」為切入點,揭示其如何透過「認知作戰」扭曲抗戰史,塑造其「抗戰主力」的虛假形象。中共歷來多在10月1日舉行閱兵,此次選在9月3日,是刻意利用抗戰勝利強化自身正當性,操控歷史敘事,削弱中華民國的正統地位。

 二、明居正透過史料分析,強調中共並非抗戰主力。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派遣大軍進攻東北,中共則配合蘇軍行動,迅速接收日軍武器與偽軍投降人員,控制交通線與戰略要地,為內戰打下基礎。戰後,中共掩蓋與蘇聯合作、搶奪戰果的事實,反而宣稱國軍抗戰不力,並利用這些顛倒黑白的敘事,長期誤導海外華人及部分臺灣民眾認知,造成社會混淆與歷史失真。

 三、無論是與日軍正面交戰的傷亡數據,或是戰後日本向中華民國遞交投降書的事實,都明確指出抗戰勝利源自於中華民國全體軍民的犧牲與努力。中共的「九三閱兵」與歷史改寫,本質上都是「認知作戰」的一環,目的在於混淆國際視聽。因此,國軍官兵與全體民眾必須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抵抗虛假訊息,鞏固守護國家的信念與使命。

 給我們的啟示:

 爬梳8年抗戰史,真正承擔抗戰犧牲的是中華民國,而非中共。若對歷史模糊或被誤導,將可能失去判斷力,甚至動搖對國家與軍隊的信念。因此,國人不僅要認清中共的真實面貌,也要讓國際社會理解抗戰史實,避免史實被顛覆、竄改。

 國防不僅是疆土的守護,更是思想與價值觀的維護。中共企圖透過操弄敘事,削弱中華民國的合法性,我們唯有在思想上保持韌性,才能不被混淆所動搖。官兵應堅定信念,國人則需團結一致,共同維護自由民主體制。只有把歷史真相化為抵抗中共「敘事戰」的力量,才能在新型態威脅下,守護中華民國的尊嚴與安全。

第二單元:「認知作戰」大哉問:探討「認知作戰」與「敘事戰」

 節目重點:

 一、本集《軍普百科》節目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深入探討中共以「敘事戰」作為論述工具的戰略意圖。節目開宗明義指出,中共透過「認知作戰」與「敘事戰」兩種不同層級的手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國人思維,企圖分化社會、誤導認知。同時透過情境短劇與案例,提醒官兵必須理解「正向敘事」的重要性,以抵制外部錯誤訊息的侵蝕。

 二、進一步比較兩者差異:「認知作戰」著重短期與戰術層次,透過假訊息、心理影響、網路操作與科技工具,直接改變對手的判斷與行為;「敘事戰」則是長期戰略工程,藉由故事建構、文化輸出、歷史詮釋,塑造群體的價值觀與認同感,兩者常相互配合,「敘事戰」提供基調,「認知作戰」則在事件中施加技術操作,彼此相輔相成。

 三、針對中共「敘事戰」的反制作為,首要核心在於「事實查核」,揭露虛假敘事的來源與散播途徑,才能削弱其影響力,進而培養公眾批判思考能力,讓錯誤訊息無法立足,並在事實基礎上建立屬於我方的自主敘事框架,以對抗中共的錯誤敘事。邱家宜提醒,國軍官兵不僅要具備戰力,更要在資訊與心理上保持警覺,才能在認知領域中捍衛國家安全。

 給我們的啟示:

 現代戰爭不僅是兵、火力的比拼,更是資訊與認知領域的角力。中共透過「認知作戰」與「敘事戰」,意圖改變我國民眾與國際社會的價值判斷,若無警覺,將逐漸影響人們對民主、自由、正義等普世價值的認知。我們應養成獨立思考與事實查核的習慣,不輕易接受單一論述,避免被誤導或分化。

 同時,反制錯誤敘事與論述不能只靠揭露謊言,更需主動建構正確而具吸引力的故事。透過正向敘事,建構心理防線,才能凝聚人心,抵擋外部滲透。

第三單元:理財教育—戰備金融力

 節目重點:

 一、本次「理財教育」課程由臺灣金融研訓院李蕙婷在憲兵指揮部主講,重點聚焦「詐騙防治」與「債務處理」。近年臺灣詐騙報案件數逾數十萬、損失已突破千億,其中以「投資詐騙、網路借貸」型態最為常見。典型流程通常為要被害人求上傳身分證件、手機簡訊碼與帳戶存摺影本,並引導至偽裝的網路金融頁面輸入帳號密碼,逐步奪取被害人個資與金流掌控權。

 二、防範詐騙的核心在於「金融帳戶就是錢財的載具」,一旦外借或是從事代收、代付行為,輕則成為人頭帳戶遭金融機構列入警示帳戶、予以凍結,連薪資都無法入帳;重則牽涉洗錢與詐欺幫助犯,可能須背負刑責與民事責任且難以緩刑。詐騙集團通常會以「要求領取現金」、「購買遊戲點數、虛擬卡」、「使用加密貨幣」等手段進行資金轉移與風險規避,因此大家應具備「帳戶只給自己用、務必勇敢說不」的觀念,時刻保持警覺。

 三、最後,針對「債務處理」部分,李蕙婷以案例說明債務惡性循環:借新還舊、利滾利,最終壓垮生活。處理對策依序為「債務整合」、「前置協商」以及「更生或清算」。軍中及社會均有相關法律扶助管道,官兵在面對債務問題時,應善加運用,及早諮詢處理、避免債務惡化。

 給我們的啟示:

 國軍官兵生活單純,常成為詐騙集團覬覦的對象。守好帳戶與個資,就等同守住榮譽、信用與行動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落實「3不原則」:不著急投資、不碰不懂的商品、不因熟人而降低查證。搭配「警覺、查證、求助」3步驟,就能有效阻斷詐騙鏈。

 同時,金融素養應該被視為國防通識教育的重要一環。當每一位官兵都能具備正確金融理財知識,遇問題能善用法扶與軍中資源,健全個人的財務韌性,必然能擁有穩定、幸福的生活。

(本文由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