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精銳勁旅】憲兵訓練中心教學組全方位育才 培養堅實幹部

發佈日期:2025/11/10 02:03 點閱:20
 戰技小組教官實施奪刀術式動作指導及講解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戰技小組教官實施奪刀術式動作指導及講解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記者王子昌/專題報導

 憲兵訓練中心為憲兵專業戰力養成的搖籃,每年超過5000位憲兵官兵在此磨練,並帶著專精能量返回部隊,戮力各項戰演訓任務,肩負憲兵「三軍表率」榮耀招牌。而由專業教官們組成的「教學組」,更是各項憲兵戰技職能的佼佼者,為培育兼具知識、技能與紀律的憲兵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締造斐然成果。

 憲兵訓練中心教學組,肩負憲兵教育與研究重要使命,淵源可追溯至1925年設立的「憲兵訓練所」。隨著時代演進,歷經「憲兵教練所」、「憲兵學校」及「憲兵新兵訓練中心」等階段,至2014年組織改編為「憲兵訓練中心」,逐步將原本分散於作戰研究室、資訊圖書中心的教學與研究職能加以統整,正式成立「教學研究組」,自2016年後更名為「教學組」,主要任務在於整合中心教育資源、規劃教材課程與督導教學品質,同時兼顧學術研究推展。

區分3大組別 嚴選授課教官

 教學組現行下轄分設「通識組」、「警勤組」、「戰技組」3大組別,嚴格遴選授課教官,確保課程教學品質。例如城鎮戰與射擊課程教官,須具備城鎮戰師資與各兵器專業專長;情報教育須由具情報專長與憲兵隊實務工作經歷者擔任。戰技組教官除須具備戰技班專精合格證書外,更要求具備各式格鬥技術段位與專業救護證照,以確保授課過程兼顧強度、專業與安全,以利培養學員全方位專業職能。

 教學組課程設計,遵循國防部及憲兵指揮部相關國防戰略及政策指導,結合年度國防報告書、區域情勢與認知作戰等新興威脅,納入年度課程修調規劃依據,並在各班隊結訓後實施教學問卷,將學員回饋資訊量化為明確數據,具體檢視課程規劃適切性,且於每月最後一週,由教學組長召集各小組主任教官,回顧檢討各專業教官課堂表現,並依據評鑑結果,連動調整授課方式與時數配當,建立「日檢討、月檢核、年檢視」的嚴謹制度,確保教學品質與時俱進。

 此外,教學組近5年學術研究成果斐然。112年、113年間均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專家,針對敵情教育與憲兵未來發展深入探討,並固定每半年出版《憲兵半年刊》,內容涵蓋全社會防衛韌性、新興威脅應處等議題,展現專業學術能量,並將研究成果適切轉化為課程教材,持續厚植專業教育訓練內涵,為憲兵部隊精進戰力提供理論支撐與實務借鏡。

學思達教學法 主動靈活自學 

 值得一提的是,警勤與戰技組教官嘗試導入「學思達教學法」,調整傳統由教官單向講述的教學模式,配合不同課程靈活切換,改以受訓學員為主體,進行自學、思考、討論與表達等流程,最後由教官進行統整與教授。此舉不僅能激發學員主動學習動能,更透過教官與學員間互動交流,強化戰技與警勤專業實務應用,使官兵在受訓過程中養成臨機應變、協同合作與精準判斷能力,進一步提升憲兵部隊專業戰技職能。

 因應未來憲兵部隊組織編裝調整與新式武器裝備撥交,以及衛戍作戰精實化、反恐應變精英化、特種勤務專業化、憲兵情報科技化等實戰化訓練需求,憲兵訓練中心教學組各式課程規劃,擬增設無人機操作訓練、城鎮戰阻絕設置、兵火力協同等訓練課程,並持續添購更新情偵調查教學設備,致力厚植官兵多元專業能量,確保憲兵部隊堅實戰力。

 憲訓中心教學組教官肩負憲兵教育與研究的重要使命,每年都有超過5000位新進、現役憲兵在此磨練、成長茁壯。(記者王子昌攝) 憲訓中心教學組教官肩負憲兵教育與研究的重要使命,每年都有超過5000位新進、現役憲兵在此磨練、成長茁壯。(記者王子昌攝)
 通識組教官教授戰傷救護課程,指導學員呼吸道評估處置之動作技巧與步驟要領。(記者王子昌攝) 通識組教官教授戰傷救護課程,指導學員呼吸道評估處置之動作技巧與步驟要領。(記者王子昌攝)
 戰技小組教官實施柔道寢技動作指導及講解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戰技小組教官實施柔道寢技動作指導及講解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警勤小組教官實施門禁安檢特種警衛勤務教學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警勤小組教官實施門禁安檢特種警衛勤務教學示範。(記者王子昌攝)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