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近年「假律師真詐騙」案件頻傳,數發部表示,詐騙內容多以「免費法律諮詢」、「立即評估風險」等字眼吸引受害者,提醒勿輕信來源不明的「法律顧問」。此外,專業律師不會在線上直接催你付款,一定會先簽約、確認案件後才請款。民眾也可至法務部律師查詢系統網站查詢律師證號與所屬事務所,或撥打事務所官網電話確認。
數發部表示,近期詐騙集團假冒律師團隊或法律顧問,以協助受害人追回金額為名義,於網路廣告平臺散布不實詐騙廣告或文章。內容多以「免費法律諮詢」、「立即評估風險」等字眼吸引受害者。實際上,詐騙集團會要求提供交易紀錄、銀行帳號,甚至先支付手續費或服務費,進而套取更多金錢與個資。
數發部提醒民眾,如有需求應主動尋找合法登記的律師,而非輕信來源不明的「法律顧問」;同時應避免在不明網站或社群私訊中提供交易紀錄或個資;如遇「先付費才能協助追討」的說法,應立即提高警覺。
數發部表示,本週有不肖人士冒用「check 2 check」名義,建置假網站進行網路購物詐騙,騙取民眾的信用卡資訊與個資。這些網站常具有以下特徵,包括使用簡體文字、網站上缺少公司名稱、公司地址或統一編號、強調貨到付款,網站上常以限時或限量為誘導等。如有疑慮,建議民眾至原公司官方網站查詢。
數發部《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發現,最近熱門關鍵字,包括「補助」、「簡單」,研判以產品服務廣告為主。數發部提醒,近期詐騙集團以「政策補助」為名義,聲稱不限行業、不限職業,只要年滿 20 歲即可申請,並強調「條件簡單、手續透明、無需費用」,實際上,這些訊息多含有不明連結或要求加入LINE帳號,引導民眾填寫個人資料。詐騙集團不僅會竊取個資與銀行帳號,甚至進一步要求支付「保證金」或「手續費」。此類手法利用「免費補助」與「輕鬆申請」的話術製造誘因,提醒民眾勿誤信而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