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照顧孩子 夫妻共同的事

出刊日:2024/07/01 作者:文/鐘艾 期數:420 點閱:555

文/鐘艾



現今年輕一代為顧及財務與生活品質,愈來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這與過去傳宗接代的觀念有所不同。傳統的農業時代,人丁興旺不僅代表福氣、在經濟上也代表擁有足夠的勞動人力,那這個世代選擇生養小孩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我想邀請已經當父母的讀者想一想,當初你(妳)何以想當父母呢?除了「不小心」?還是希望能豐富人生?符合社會期待?或是內在期望想再經驗一次童年(想做比自己父母更好的,又或是完全相反的);或是因為新婚的幸福感,想和另一半有愛的結晶?不論答案為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教養小孩也確實有許多責任跟壓力需要承擔。



 美國心理學家John Gottaman透過長期的夫妻研究,發現夫妻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有67%的人婚姻關係滿意度會大幅下降,一直到孩子3歲後才開始慢慢攀升,這中間的影響因子為何?



 以某次親子教養團體中,不同的夫妻對話為例;



A:「我整天集乳、做家事就已經很累了,每次孩子哭了叫他處理,他抱一抱沒多久還是又趕緊丟給我;可是我抱沒用,孩子在媽媽身上比較不會哭啊……」



B:「我上班也很累也想好好休息,但半夜起來泡奶的永遠都是我;我是真的沒聽到,而且在部隊很累,回家睡覺根本起不來……」



C:「孩子生病都是我辛苦帶去看醫生、餵藥和照顧,他放假偶爾陪玩1小時就覺得自己做很多,便開始滑手機、打電動了;我休假回來也想放鬆啊……」



D: 「跟他說好幾次了奶瓶洗了放消毒鍋一定要開消毒、小孩有異位性皮膚炎,要買比較好的布料,他都說小孩不用這麼富養,但我明明不是這個意思(怒);不管我做什麼她都有意見覺得我做不好,乾脆給她做,比較不會被嫌棄(怨)」



 明明孩子應該是全家歡樂的泉源,但在「照養孩子」過程中,所需育兒品質及費用,往往因為雙方的價值觀與對家庭生活的期待不同,擾亂了「成人」的生活步調,使夫妻在照養孩子與家庭分工上無法達到平衡,進而產生爭執、對彼此埋怨,倘若雙方又沒有刻意溝通並修復彼此關係,夫妻在相處上便會漸行漸遠,使家庭變得僅存有「父母」的角色,「配偶」只剩「怨偶」。



 因此,夫妻在處理育兒問題的方式上,不宜局限於「應不應該」,當認為對方應該「成為什麼樣的隊友」,怎麼看對方都會是頭豬,講起話來便也很容易讓對方感受到挫敗並興起防衛,要如何改善這樣的狀況,以下三種方向供參考:



1.放掉早期男主外 女主內的觀念



 現代家庭多為雙薪家庭,不分薪水高低都是共同為家庭而努力,即使一方為家管,家務勞動也是一種工作,此種沒有職代、薪水與休假的無形付出,更需要基本的體貼與尊重。



2.面向對方的回應



此為John Gottaman研究所提出的觀點,指的是不論你自認有多了解伴侶的想法與價值觀,在伴侶出現需要、溝通對話或詢問時,仍要給予正面且積極的回應,也就是「不敷衍的回覆對話」:放下手邊的事務、專心地傾聽並回應對方,讓對方感覺兩人是共同用心參與、正視並討論此議題,如此可避免雙方不小心落入「對立」的角度,而感到被敵視與輕忽。



3.多給予實質上的支持 感謝與肯定



 照顧孩子是兩個人的責任,但一般來說父親通常不會是小孩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好不容易熬到休假想休息,但若先能主動分擔照顧孩子的工作,例如:帶孩子洗澡、照看功課等等,若真的無法伸出援手,感謝與肯定太太的存在,讓太太知道你了解她的辛苦更是重要的回饋,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分擔」,讓太太心裡好過一些,知道自己不是獨自一人孤軍奮戰,夫妻關係與家庭氣氛就會融洽許多。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吾愛吾家有聲書:吾愛吾家420-1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