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4/05/06
作者:文/楊朝貴 圖/楊朝貴.編輯室
期數:419
點閱:1824
一閃一閃的螢火蟲,飛舞在山野中,閃著綠光真的好浪漫。
文/楊朝貴 圖/楊朝貴.編輯室
螢火蟲,一個常聽見名字但不常看見實體的昆蟲、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夜間生物、一個光是提及就讓人覺得美麗又懷舊的詞彙。來自鄉下的我,兒時在自家門口就能看到螢火蟲,卻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無法再見呢?
臺灣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小小的福爾摩沙島中有超過十萬種昆蟲,牠們分布於森林、草地、都市、公園等地;有些昆蟲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無比接近,甚至造成我們的困擾、讓人害怕與厭惡;也有些昆蟲不但不讓人害怕、聽到其名稱便讓人心曠神怡,讓許多的人們想要去尋找、觀察、了解牠們,我相信螢火蟲屬於許多民眾心目中的後者,也提供了我們環境教育很好的機會。
「螢火蟲」雖然人人都聽過,甚至曾出現在成語故事等歷史典故中,但「晚上會一閃一閃地發光」似乎就是一般人對螢火蟲的認知。螢火蟲為什麼可以發光?螢火蟲為什麼要發光?螢火蟲有哪些種類?為什麼都市地區看不到螢火蟲?⋯⋯也因為如此,自己去看螢火蟲的走馬看花與參加一個螢火蟲生態課程、聽老師的分享就有所不同了。
哪裡有螢火蟲
螢火蟲發出的生物螢光亮度相對低於人造的發光燈具,只要一盞普通的路燈就能使螢火蟲的光亮黯然失色,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光害。光害導致螢火蟲看不見彼此發出的訊號,因此有光害的地方並不利於螢火蟲的生存。現代都市化讓夜晚充滿光亮,雖然對人類社會提供了便利,但也影響了原本棲息於此的生物們。
現在想要找到螢火蟲?不好意思,得前往沒有光害的地方才有機會了。因為賞螢時都在烏漆墨黑的戶外,也請務必留意自己的腳邊,畢竟夜晚的林間可不止螢火蟲一種生物。夜幕降臨,一行人驅車來到集會處,在一片漆黑中開始了我們的冒險。原先還有孩子們因為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而感到害怕與不安。但隨著一聲「你看!在那邊發光!」大家發出讚嘆的同時,屬於螢火蟲的夜晚開始了!
賞螢注意事項
由於光害會影響螢火蟲,網路上許多賞螢活動都會請大家不要用手電筒去照射螢火蟲,這是正確的。但除了螢火蟲,晚上還有其他動物,建議還是攜帶手電筒,除了賞螢的當下,還是要注意腳邊安全與否,特別是別穿著拖鞋前往,保護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發光兩三事
說到這,螢火蟲的發光還是有許多讓大家不解之處。在課程活動的過程中,直接提供答案未免有些無趣。搜尋網路資訊就會告訴大家,賞螢不能開手電筒,為什麼呢?
與其告訴大家為什麼螢火蟲要發光,不如我們換個角度想想,螢火蟲發光是要給誰看的?「老師我知道!要給我們看的!」孩子們上課時總是能給我意料外的趣味回答。但螢火蟲發光不是刻意要給人類觀賞的,而是用來給其他螢火蟲看的!螢光可以用來溝通、求偶、警告,甚至作為誘捕獵物的武器。不同螢火蟲發光的顏色、頻率,以及出沒時段也不盡相同,更讓人感受到演化的神奇。
螢火蟲未來
過了晚上六七點後,原先如地毯般燦爛的光點歸於平靜,隨著螢火蟲的發光時間結束,周遭突然暗下來的同時,花草樹木的晃動與蟲鳴聲愈發清晰,屬於夜行性生物們的一日才正要開始,難得來到此處,怎能現在就離開這充滿生命力的夜晚世界?看完螢火蟲後,繼續夜觀感受生態魅力也是課程的一部分。
共同經歷了冒險般的夜晚,一起認識許多平常都市看不見的生物們,敏感的學員們都會問我一個既難過又現實的問題:「老師,我們以後還看得到螢火蟲嗎?」
不僅螢火蟲、許多的昆蟲都因為環境的開發與變化失去原有的棲地。課程結束後,能帶給人們反思是生態老師們最高興的事情,只要多影響一些人、讓他們再重視生態一點點、各自盡一些努力,這些「一點點」總有一天會累積成我們未來環境保護的力量。希望各位在賞螢的同時,也要好好珍惜,讓我們的下一代也有機會看到一樣的光景,這才是環境教育想傳遞的真正意義。
電子書訂閱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pubu (網址:https://www.pubu.com.tw/magazine/382199)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陸生螢火蟲(窗螢)的幼蟲。
螢火蟲是指自身會發光的昆蟲,又稱火金姑 、火焰蟲、亮火蟲等,圖為黃緣螢。
夜觀時總能遇到許多不同的生物,這是許多人第一次用手摸蟾蜍。
每年4月至5月是最適合觀賞螢火蟲的季節。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