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故居巡禮 探訪閻錫山的生命故事

出刊日:2023/03/08 作者:田履中 期數:412 點閱:1656
坐落陽明山半山腰的「閻錫山故居」,保留原有建物樣貌。坐落陽明山半山腰的「閻錫山故居」,保留原有建物樣貌。
文/田履中 圖/田履中‧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仰德大道往陽明山的方向,行至永公路右轉,一路蜿蜒向上,兩旁各有特色的別墅建築櫛比鱗次。道路間花木扶疏,百花紅葉依時節綻放,愈往裡走愈見幽靜。直至山頂,豁然可見大屯、陽明群山、淡水、基隆河及臺北盆地。盡頭左側石頭拱門密竹成林,旁豎著一塊告示,寫著「陽明山中閻錫山」,原來此處就是隱居於此的一代名人「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曾歷任山西都督、國民政府遷臺前的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一生從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開始,經歷了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創建民國、洪憲帝制、民國創立、中原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國民政府遷臺等重大關鍵歷史事件。
人稱 「山西王」的他,治軍嚴明、遠見獨到,忍辱奮鬥的事蹟,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中華民國元年太原各界歡迎會上公開讚譽,閻錫山應居首功。中山先生說︰「武昌起義,山西首先響應,共和成立,須首推山西閻都督之力為最。閻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當感戴閻君,即十八行省亦當致謝。」
民國38年完成將國民政府由廣州播遷重慶、成都到臺灣的重責大任後,毅然卸下所有政治光環,隱居在陽明山的最後10年,一心研究著述完成《世界大同》《三百年的中國》,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學實踐者。
閻錫山晚年因懷念家鄉,並基於軍事防衛需要,選擇可居高臨下俯瞰淡水河口與臺北盆地的防風山坡上,建造石頭屋「種能洞」及「紅磚屋」,碉堡式的民居,成為這位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最後歸宿。
近年來,各國對於重要歷史人物的故居,皆會進行保護工作。而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縣市政府,對人文、歷史文化的傳承相當重視。尤以歷史名人故居維護再造,除了作為對其一生鞠躬盡瘁行誼的尊崇,也讓年輕一代可以濡染質樸年代的真實生活,重新認識時代記憶中重要歷史人物與文化資產。
於民國39年落成,位在陽明山麓閻氏故居主體建築種能洞,仿山西高原窰洞,是閻氏親自命名。兼採中式、西式、日式所長、融合為試驗型建築的石造屋,呈現他以種能觀察宇宙變化的「宇宙觀」。「紅磚屋」則作為防空洞使用,外牆厚達三尺,門窗處還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等設計。這位戎馬半生,卻又心懷人文哲學思想的民國大員,其精心設計懷念家鄉的「老宅」,由於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在93年公告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經過維護整修後,讓古蹟資產被更完善的保存及活化。
閻錫山故居修復後,目前委由中國文化大學營運,將閻錫山的起居空間規劃為5個展區,呼應他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展覽除了詳細介紹閻錫山與種能洞外,展場配置也由閻錫山人生的4個不同主要時期,包括在主政山西、中樞遷臺、晚年生活及哲人書房,觀眾在展覽空間穿梭的同時,恰似大時代的時空穿越。
「庭院深深深幾許」,閻錫山故居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館舍。歷史斑斑、古蹟幽情,與門前的山茶花、老龍柏、老屋殘影相互映照,值得您尋幽探訪。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magazine.jsp?jid=377)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閻錫山一生豐富行誼,可以從展出文物一窺風釆。閻錫山一生豐富行誼,可以從展出文物一窺風釆。
閻錫山故居的展覽,也以他的生命歷程為主軸。閻錫山故居的展覽,也以他的生命歷程為主軸。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