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2/03/08
作者:徐雪珍
期數:406
點閱:1560
陳志偉(右)和佟維妮運用巧思、顛覆傳統泥作思維,打造獨一無二的泥製作品。
文/徐雪珍 圖/徐雪珍‧佟維妮提供
「媽咪,我要做階梯的植物,還有小刺蝟……,太好玩了,下次可以再來嗎?」到苗栗三義勝興365青年創業基地,體驗多肉VS.水泥手作活動的小朋友,每一位都樂此不疲,直嚷著說下次還要再來。
負責水泥藝術創作和多肉植物教學的陳志偉和佟維妮,工作室位於苗栗竹南「泥研製所」,年輕夫妻秉持手作職人的堅持理念共同創業。陳志偉顛覆傳統泥作的思維,採用水庫淤泥或是營建剩餘土,作為基本原料,兼顧環境永續的理念,在水泥作品設計當中運用了巧思,讓環保原料再製作的創意藝術品更有意義。
一般人對於水泥,總是有「堅硬」或「冰冷」的刻板印象,陳志偉細心為水泥創造了溫度。他的作品以原本的灰色呈現最原始的風貌,不添加其他多餘的色彩。舉凡摩艾石像、貓頭鷹、河馬、大象、招財貓、可愛的剌蝟植栽盆器、杯墊、花磚等文青小物,都成為他的手作成品,若學員想學習更高階的建模運用,他也會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
佟維妮表示,自己喜愛植栽,竹南的風特別大,若是使用塑膠盆器,隔天可能就被風吹走了。水泥盆器的好處是吸水力強,透氣度高,而且手作的好處是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不管是色差、氣泡都不一樣。她憶及有一次客人做了水泥貓咪公仔,剛好臉上有個氣泡,客人反倒非常喜愛,原來和他臉上的痣長在同一方向,而且是唯一一個,重點是自己親手做的成品,非常有成就感。
在柔軟的矽膠模具灌入水泥後,隨著時間靜靜過去,學員可以用心等待水泥逐漸變成堅硬。在等待的時間,她會一一介紹多肉植物的特色、種類及外形辨別,讓親子們認識更多品種的多肉植物,像全身長滿白色毛的白烏帽子,外形很像米老鼠;尾端尖尖的十二之卷,觸摸感是硬硬的不刺人,有種扎實的療癒感;灰綠色的銀手球周邊有白色的毛短刺,短小的圓筒形萌樣逗人。
佟維妮提到,水泥盆器和多肉植物等素材,可刺激觸覺,不管是手抓水泥樂土,還是徒手觸摸植物,都能豐富觸覺感受,發揮創造力,舒緩心理壓力。此外,把水泥從模具取出來,需要親子共同協力取出,因為拆模階段需要較大的力氣和技巧,是親子享受共同完成作品的時刻,尤其孩子們都會發出「哇」的驚嘆聲。脫模後的作品總是令人驚喜,同時也代表著孩子脫離框架或者是保護傘的意境。
「以自己做的植物造型盆器,植栽多肉植物更有意義。」佟維妮希望能讓親子認同生命教育的理念,對待每一株植物都有愛。小巧可愛的多肉植物,擺放在家中即可成為綠意擺飾,多了品味生活空間,也可將這份持續生長的小禮品,分享給親朋好友,相信日常生活有植物陪伴,全家「幸福滿滿」。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招財貓造型十分逗趣。
新的多肉盆栽每星期澆1至2次水即可。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