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生短暫 藝術千秋 彩潤鄉情鄧國清

出刊日:2021/03/02 作者:張旭光 期數:400 點閱:3309
〈三小戲水〉水彩 (2007年38x56cm)。〈三小戲水〉水彩 (2007年38x56cm)。
文/張旭光 圖/國防美術館提供

辭世不久的藝術名家鄧國清教授,彩筆不凡,如同藝壇中的閃耀恆星。回首國防大學政戰學院66週年院慶之際,應用藝術學系策辦「向大師致敬─鄧國清教授美展」,並配合「國防美術館」二館開館典禮隆重舉行專題美展,這也是他藝壇彩筆人生中的最終回重要展出。
是日,大屯山下冷冽如昔,鄧教授偕夫人畫家鄭筑華老師,一同出席藝展開幕儀式,他精神奕奕、以鏗鏘有力的語氣致辭勉道:「人生短暫、藝術千秋」。遙想當年這場鄧教授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個展,在他學習成長的復興崗藝術學系曉園,回首孕育、滋養、茁壯自己彩藝人生的黌宮搖籃。
臺灣藝壇水彩畫家人才輩出,但提起鄧國清的水彩作品與人文氣質,許多人均揚聲稱頌大師風範。水彩寫生的技法表現是門高深的美術專業,英式水彩畫的用色更是講究環境色光的詮釋與自然透明的色澤。Ultramarine是年輕學子們最常用來稱呼鄧教授的暱稱,這是「靛青藍」的英文色名,鄧教授的水彩作品最喜愛使用靛青藍,在政戰美術和藝專美術(今臺灣藝術大學)的數十年教學過程中,也非常鼓勵學生嘗試運用這個色彩,於是學生們就這樣稱呼鄧教授,老師也特別陶醉在這「Ultramarine」的美名之中。
筆者自政戰藝術畢業任官後的第一次個展「東方圖騰」水彩創作展,鄧教授為拙作畫集題贈序文,可見他對學生的殷切期許。

鄧國清教授,筆名戈青,民國20年生於湖南邵陽,為人謙遜平實,力學不懈,早年從畫壇名宿林克恭、劉獅、梁鼎銘、梁中銘、梁又銘諸大師習畫。畫風典雅樸實,深富鄉土純情。喜以和諧色彩簡潔筆法來禮讚自然與人生。
鄧教授熱愛自然,以自然為師,自然也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因而他放棄大都會煩囂而鍾愛水鄉、村舍、原野、山林、野渡、老街、溪流,畫盡山川的靈秀,以純熟的英式水彩畫技巧,簡潔分面、結構,和感性靈活的布局,巧妙運用國畫的線條及適度的「潑墨染彩」,水色淋漓、乾濕並用,作品融合今古,天趣自成,風格獨具,並贏得「自然詩人」之美譽。
鄧教授喜讀中外美術史,從傳承脈絡中深知名家的創作態度,莫不力求「完美」和「高雅」的境界。鄧教授秉承著這股開拓的精神,數十年如一日,務實而不善矜名,繪畫的原則,力求樸質之美,清新宜人。
鄧教授從事藝術教育工作長達36年,誨人不倦,對莘莘學子的循循教化,不遺餘力。曾先後獲頒畫學會金爵獎、金像獎、中興獎章、美術特別貢獻獎等殊榮。
逛名山大川,走訪大漠荒城,遊江南水鄉,畫古鎮小橋,寫鄉野茅舍,描清溪流泉和茂林高樹,都是他的最愛。林克恭老師曾言:「沒畫以前要看,看懂了才畫。」亦即觀察自然、了解自然、再造自然三階段。這條規律,也是鄧教授終身遵循的自然法則。
從師法自然開始,鄧教授堅持鄉土純情,和山水清音的寫實路線,到再造自然而半含抒情詩意的寫意手法,再回歸東方中西融合,最大的宗旨在彰顯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具東方文化的民族意識。--鄧國清(民國96年自述)

1.〈金山漁舟〉
「船」絕對是鄧國清最喜愛的描繪題材,或許與早歲離家的遊子心境有關,漂泊的心情也是藝術家表達思緒理念的創作元素。畫面中大量的Ultramarine靛藍青色正是畫家的招牌色系,以輕快大量靛藍彩繪出漁港繽紛之美。
2.〈浮石島〉
此作是鄧國清最喜愛的作品,已由鄧家永遠留藏,畫面的大S構圖運用極佳,由右下的浮石蜿蜒轉入左側的畫心,點染遠方的林蔭房舍再淡淡的移出畫面視角,灰紫藍調營造出印象派繪畫的大氣氛圍,係透明水彩的最高境界。
3.〈周庄采風〉
周庄是著名千年水鄉,周庄搖櫓船更是古鎮特色,畫中的泊船櫛比鱗次的緊密接排,水中倒影更是精采,Ultramarine的靛藍烘托出多變水光,細緻感兼具大器度的水彩描繪,完美呈現江南水鄉風姿綽約的縹緲景致。
4.〈山水清音〉
桂林山水甲天下,鄧國清的山水清音將桂林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水光的描繪最是迷人,他不喜使用水彩留白膠的生硬感,以半留半洗的白色水波及水影中竹林柳葉的波動最是精采。
5.〈三小戲水〉
淡水舢舨一直是畫家們最愛描繪的題材,筆者就讀政戰藝術系時,鄧教授也常帶著我們搭乘淡水線火車(今捷運淡水線)去現地寫生,至今仍歷歷在目彷彿昨日。畫中三位戲水孩童將寧靜的紅樹林岸邊活躍了起來,嘻笑的歡樂也油然而生,戲童的三種衣色也是重要亮點,教授曾教導我們:畫中的點景人物不要用全黑色描繪,那反而會成為畫面的負擔,要用人物顏色和姿態動作提升畫作的精神。

追憶藝壇閃耀恆星
名家共懷思
鄧教授一生致力水彩創作,作品為道地英國透明水彩風格,筆法簡練,清新淡雅,水氣氤氳,渾然天成,在西方媒材裡呈顯東方藝術家寧靜謙和的氣質。
為人清風儒雅,乾淨、明朗,一如其畫;性情質樸誠懇,雍容大度,照顧晚輩學生不分校院,且多以鼓勵及讚美支持學生創作,態度和譪,不疾不徐,且耐心聆聽學生講解,是一位人人尊敬的藝術家長者。
緬懷鄧教授一生風範,如化雨春風,和藹可親的容顏猶歷歷在目,令人不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 蘇憲法

鄧教授為人和靄可親,提攜後進不遺餘力,驚聞仙逝,痛失藝壇典範,令人不勝唏噓!我和鄧教授年齡較接近,同樣是畫透明水彩,相交近一甲子,並且師母又和我同姓,因而過從甚密,常到他北投府上做客,當然也備受關照,例如:國軍文藝金像獎的評審,就是鄧教授推薦我的。嗚呼!月前還和鄧教授通了電話,感覺他仍很康健。未料他卻走得如此的快!如此的令人意外!慟……。
水彩畫名家 鄭香龍

鄧老師有誠正不阿的風範,有民胞物與的胸懷,樂於鼓勵後進,提拔後進,溫厚有愛,是真正的藝術家,是我最深愛的前輩藝術家,不只是人還有畫,我此生所看的第一個覺得震撼感動的畫展,就是老師的畫展。
水彩畫名家 謝明錩

談起鄧老師,我在民國59、60年軍中服兵役時,就經常在部隊裡的雜誌《勝利之光》欣賞他的插畫和漫畫。記得當時他是署名「戈青」。民國100年,我擔任臺灣水彩畫協會理事長,因鄧老師是最資深的會員之一,特地前往北投復興崗拜訪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 林仁傑

認識鄧教授的作品,是從李焜培教授《水彩畫法123》裡面,第一次看到鄧老師的作品,就被他的透明技法深深的感動。在我服兵役的時候,負責海軍敦睦艦隊國光藝廊,在收取政戰學校老師的作品時,第一次到鄧老師家拜訪、言談中感覺這位水彩前輩和藹可親。再次與他見面則是在國軍新文藝研討營,心中就生起了一個想收藏作品的念頭,幾年前鄧老師在國父紀念館的個展,有幸收藏兩幅作品,要成為我們家的傳家寶;當時,他和我說:「植傑,你自己都那麼會畫,還收藏我的作品」,讓他很感動。聽聞鄧教授仙逝感到非常難過,他是我永遠的繪畫導師。
水彩畫名家 姚植傑

重要年表
◆ 民國20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
◆ 民國45畢業於政工幹校藝術系(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
◆ 民國50返回母校美術系任教。
◆民國55首次個展(國軍文藝中心藝術廳)。
◆民國59獲國防部國軍文藝美術類金像獎。
◆ 民國64獲中國畫學會水彩類金爵獎 (國立歷史博物館)。
◆ 民國84應邀於省立美術館舉行「水彩敘情三十年個展」(臺灣省立美術館)。
◆ 民國79擔任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評審委員(國立藝術館)、擔任國防部國軍文藝金像獎評審委員。
◆ 民國89舉行「自然之美」兄弟水彩聯展福華沙龍。
◆ 民國92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邀請展(長沙師大美院藝廊)。
◆ 民國93獲國軍第三十九屆美術特別貢獻獎(國防部新文藝運動委員會)。
◆ 民國93鄧國清「自然之美」水彩邀請展(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
◆ 民國96「彩潤鄉情」水彩畫展邀請展(臺北縣立文化局)。
◆ 民國97「大地之頌-鄧國清的水彩世界」邀請展(臺灣創價學會)。
◆ 民國107「向大師致敬-鄧國清教授美展」政戰66院慶邀請展(應用藝術學系國防美術館)。
◆ 民國109年10月辭世(享壽90歲)。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山水清音〉水彩 (2005年38x56cm)。〈山水清音〉水彩 (2005年38x56cm)。
〈周庄采風〉水彩 (1999年78x56cm)。〈周庄采風〉水彩 (1999年78x56cm)。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