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1/03/02
作者:田運良
期數:400
點閱:716
文/田運良
記憶彷如重回當年臺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裡,那場賀祝九十嵩壽的隆重盛會上。推進一座九層高的蛋糕塔、展列四大冊甫出版的精裝珍藏版《周夢蝶詩文集》、蒞臨諸多遠道出席的賓客詩友,廳堂內正群聚圍繞著一襲藏青衫袍、褐毛頭套圍巾、風骨嶙峋的「詩僧」周夢蝶公之飄然翩抵。幾句簡單致詞後,生日快樂歌聲中擎刀切下蛋糕,獻壽掌聲眾起如雷……,然場面再怎樣熱絡賀慶、氣氛再如何簇擁歡祝,「人生兩字不過七畫」他說。悠緩瀟灑怡然靜定,始終處若一尊禪定之佛般寧謐孤絕,謙謝合十退卻喧囂塵俗,「孤獨國」裡,他是王。
《周夢蝶詩文集》正坐落在書櫃架上最明顯的位置,詩文書藝俱全(卷一《孤獨國╱還魂草╱風耳樓逸稿》、卷二《有一種鳥或人》、卷三《風耳樓墜簡》)加上別冊《周夢蝶先生年表暨作品、研究資料索引》,這部全集幾乎蒐羅兼納所有文學作品,深具啟蒙與指標地位。周夢蝶筆耕詩文成作無多,詩僅百餘首、書信尺牘手札隨筆數十篇,首首篇篇均是歷久醞釀琢磨而成,抒情寫意、行事際遊、思觀理念之入世關照,盡顯透徹灑脫寧適,益顯難能可貴。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又有筆名周拯。民國10年生,河南淅川人,童年失怙,性沉默內向,曾就學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熟讀古典詩詞及四書五經,國學底蘊深厚,因戰亂遷徙而中途輟學,遂赴武昌黃鶴樓報考加入青年軍行列,37年隨軍來臺,41年開始寫詩,作品主要刊載於《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副刊,曾加入「藍星詩社」。44年軍旅七年、中士退伍,48年起委身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騎樓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51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孤處玄思一如儒像,成為北市頗具代表性的藝文「風景」、文壇「傳奇」。
當年從軍時,決然易名「周夢蝶」,乃意引《莊子‧齊物論》,寓意對自由浪漫的嚮往渴求、傚習心志內在的鬆放無羈,終其一生準其之名,而忠篤實踐了絕逸瀟灑超凡。此後潛心奉事文壇創作,行筆超過一甲子,名如其人其性其志其詩文,在戰亂顛沛流徙際遇中,雖歷錯失愛情親情之痛,卻猶能清明自處而甘於寂寞、甘於簡樸,且幾無沾染人間苦澀。然其枯瘦苦寂身影,相伴攤台上舊書老冊,紅塵市井裡熙來攘往、車水馬龍的紛鬧對照,東飄西泊也罷,南遷北移也罷,依然如是自在,如是安然,那幕植壤於明星咖啡屋廊梁下的人文風景,最是卓絕鮮明、甚至椎心感人。
周夢蝶獨居詩壇孤峭絕峰,詩富禪味、佛味、儒味卻惜墨如金,著作精粹僅得《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等,但部部名作、冊冊經典皆留予傳世。86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頒贈首屆文學類「國家文藝獎」,88年《孤獨國》更獲《聯合報》票選「臺灣文學經典」榮譽。詩心是他的心靈慰藉,寫詩更是生活的出口、生命的救贖,他惜字入筆之每每斟酌,即使短詩十行,長待經年亦非罕見。其中與首冊詩集同名的代表詩作〈孤獨國〉,太能表達內心情境於萬一,書內首頁自云「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第一段即開剖自我當下情境:
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的跌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裡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介面處
(這裡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裡沒有嬲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裡沒有眼鏡蛇、貓頭鷹或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裡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這裡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裡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與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來,未來不來
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
此詩呈顯著一種獨醒於世的脫逸心境,詩句從自我靈魂為起點(夢見我),清明剔透(赤裸裸的)地呼應孤獨的淒冷質地、感悟現實的殘酷逼臨。中段裡「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直指歲月倥傯,「這裡沒有眼鏡蛇、貓頭鷹或人面獸」的現世醜惡,對應「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的人生美好,相喻人間悲歡陰陽兩極,而「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的內在形容更具豐饒人生蘊義。然最終兩句尤為曠達,歲時節序荏苒,過去與未來都不來,短暫的現在亦可通於永恆,柔情豪傲當然,正是服伺之卑的臣僕、主宰之尊的帝皇。
周夢蝶自維平生有四弱、四亂,「四弱者:體質枯弱、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智能貧弱;四亂者:頭腦渾亂、情意迷亂、語言錯亂、手腳忙亂。」有感於「事求妥帖心常苦」,更行「四早四不」主義:「四早者,早起早睡、早出早歸;四不者,不久讀、不苦學、不高談、不豪飲。」(宋雅姿採訪語)此後自稱劫後之人,潛心投入佛法行禪,更精練書藝硯墨,自成特殊瘦金體,筆捺轉折處藏鋒運轉提頓之跡甚具形力,其自制空靈緩慢有若個性修養之素之華,更顯詩人的雍容器度之廣之闊。
周夢蝶一生走一條最簡單,也最艱難漫長的詩路,苦行僧般徐走人世,「世無所謂或然、偶然與突然;一切已然,皆屬本然、必然與當然。」他知命認命,在冷肅中孤守靜候、絕然遠逝,終究盡付於詩。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