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暑解熱消溽氣 苦韻料理回甘食趣

出刊日:2020/07/14 作者:Jenna Yang 期數:396 點閱:991
翡翠般的珍珠苦瓜。翡翠般的珍珠苦瓜。
文‧圖/Jenna Yang

萬物繁茂的夏日時分,氣溫飆升使得新陳代謝加速、心火旺盛,易處於煩躁不安的情緒中,此時飲食貴在解暑養「心」,以美食鬆綁身心,消除心情緊繃的焦慮感。在中醫的觀點裡,五臟對應「酸苦甘辛鹹」五味,養心首重吃苦,以味苦食材制衡體內高溫旺火,方能爽心舒暢地度過暑氣逼人的炎夏。
我從小特別敢吃苦,倒不是喜歡那難以入口的滋味,而是想被長輩讚美不挑食,一口一口逞強地吞下餐桌上任何苦味食物,直到長大後才真正開始欣賞苦韻背後的深沉悠長。不過,「苦」向來是最不討喜的味道,多數人聽到苦瓜、黃連等極苦食材,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如何透過烹飪手法降低苦味,甚至將其昇華為「苦盡甘來」的奧妙風味,成為料理中一門獨特學問,善用苦味收清心解暑之效,更別有食趣。
苦瓜恐怕是提到苦味時人們最容易聯想起的食物,既常見於市場又濃苦難耐,古時因其表皮疙瘩皺似癩蛤蟆,而有「癩瓜」別名,而皇室宮廷內則雅稱為「錦荔枝」,但無論雅俗皆不改其苦。不同於其他葫蘆科瓜果類的清甜可口,含有苦瓜皂苷成為苦瓜難脫苦意的原罪,若想輕鬆入口,可刮除瓜肉與籽之間的囊膜,接著切片浸泡冰水,便可消除大部分苦味。
臺灣本土以山苦瓜育種而成的白玉苦瓜苦味稍弱,凝脂般的相貌清秀,最適合用來製作冰鎮苦瓜;苦瓜刨成薄片,放進冰水靜置兩小時以上,瓜肉呈現透明狀,拌沙拉醬、梅子醬,都能樂享夏日清涼感。我獨鍾臺北五十年粵菜老店的梅汁苦瓜,以紫蘇梅醃漬嫩綠色的青皮苦瓜,滋味酸香甘美、口感清脆,一改苦瓜令人皺眉的形象。苦瓜色澤愈深、苦澀更甚,然而回甘力道也強勁,宛如翡翠般的珍珠苦瓜苦韻稍重,適合大火快炒,瓜肉咀嚼後喉頭生津、餘味甘美,也有不少擁護者。
近年流行於市面上的油江菜又名味美菜,是結合小松菜與青江菜兩者優點的交配品種,葉莖有著青江菜的飽水脆嫩、菜葉則有小松菜的豐富鈣質,雖是配種蔬菜,卻仍保有十字花科特有的辛香苦韻,簡單清炒最能嘗出真實滋味,但我每每將之洗淨晾乾、抹鹽搓揉,放於密封袋內稍加重壓除水,置於冰箱隔夜即是雪裡蕻(又稱雪裡紅),不管包餃子、包子或是辣炒豆乾,運用便利且有味。味美菜製成雪裡蕻不再苦辛,而是帶著幽微芥末香,醒神開胃。除此之外,味道相近的小芥菜、小松菜、青江菜皆為簡易醃製雪裡蕻的極佳葉菜。
每到夏季,沁人心脾的蘆筍汁,總是勾起許多人的兒時回憶。《本草綱目》記載蘆筍「癭結熱氣、利小便」,為清熱生津的絕妙聖品,然而新鮮蘆筍富含草酸略帶苦味,不論綠、白品種,烹煮前必先削除蘆筍莖的硬化外皮,再焯水汆燙除去苦澀,西式料理多以炭火高溫炙烤,同樣能軟化纖維、柔和苦味,添了炭香的蘆筍特別清甜爽脆,還能保留有助於消除疲勞的天門冬胺酸等氨基酸和維生素。
人說「冬病夏治」,大暑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節氣,更得趁著三伏天調養身體,尤其夏日體內濕氣重,容易引發疲勞或水腫,食用產期集中於盛夏的山間野菜,好比過貓、山蘇等野生蕨類,有排除燠溽的食效,獨具野性風味的微苦嫩葉,蘊含多種微量元素,涼拌、熱炒兩相宜。盛產於夏季的瓜果類,包含絲瓜、冬瓜、黃瓜,汁水豐富又營養,以瓜果入菜千變萬化,更能去濕利尿又祛暑,舉凡火炒、冰鎮、清蒸、煲湯,無一不可,養心解熱之餘,也能照顧農民生計,一舉多得。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earchList.jsp?search_field=FullText&search_input)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自製油江菜雪裡蕻。自製油江菜雪裡蕻。
西式料理以炭火炙烤蘆筍。西式料理以炭火炙烤蘆筍。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