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典音樂的養生之道

出刊日:2020/05/12 作者:李明蒨 期數:395 點閱:302
文/李明蒨

養生之道包羅萬象,其中「聽」的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隨著更多元的知性發展,人們對文字之外的感受抱持較以往更高的期待,而「聆聽」音樂,成為豐富身心健康的佳選。從養生角度談論音樂,不只能滿足聽覺刺激,在聆聽古典音樂,得到感動之餘,還能依稀覺察內心起了活化作用,甚至產生療癒力,超越純聽覺享受。
自古在東方與西方皆倡行「聆聽」音樂怡情養性、抒發情緒、保健養生。只要聽對音樂,音樂不僅滿足感官,更是優雅的養生之道。古代第一本醫藥寶典「黃帝內經」養生大全,曾詳細記載音樂養生保健作用,從抒發情感、調和血脈、活動健身三個方面影響起。

抒發情感 調節情緒
悲傷、憂愁是人生不可避免地體會,每當遇到傷心事,以為努力遺忘,時間將淡化一切?可惜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即使意志堅強不再想起,過去陰影總在午夜夢迴揮之不去,累積的陰影往內積壓,不小心壓垮等待修復的心。有益健康的養生之道,是找到抒發之道,淨空負面情緒。平常除了培養樂觀態度,鍛鍊堅強意志,藉助音樂抒發情感,能舒緩負面情緒帶來的緊繃感。音樂解慰人心,因為傳遞的是超越言語、充滿正向能量的信息,皆是為觸動心絃而作,在傾聽過程得到滿足與解放。
李斯特〈佩脫拉克十四行詩〉是一首奔放想像與浪漫的鋼琴曲,他的浪漫格局宏大,含有大自然生氣盎然、宗教熱愛,以及人類精神的絕妙探究,聆聽過程任由音樂領著情感自由奔放,煩惱和憂愁隨著美妙樂音煙消雲散。

調和血脈 純淨順暢
古代美學代表著作《樂記》提到:「音樂者,流通血脈,動盪精神,以和正心也。」凡是和諧規律、具優美特質的音樂,皆有助身體氣血順暢。聆聽音樂如何調和身體氣血?建議從覺察呼吸開始。
血脈不調,通常呼吸不順暢,受音樂帶動不易。在聆聽音樂之前,先進行深且長的呼吸來回數次,直到吐納漸次輕鬆自如,心氣轉為平和;接著以輕鬆活潑樂曲為背景,例如:約翰史特勞斯圓舞曲系列《藍色多瑙河》、《南國玫瑰》、《維也納氣質》等,在優美流暢樂聲中持續專注呼吸。三拍子為基礎的「圓舞曲」,不斷重複的拍子旋繞,鼓舞身體的律動本能,找到節奏快樂又滿足。史特勞斯當初大量創作「圓舞曲」,為的是調和維也納人面對戰後社會重建的壓力,所造成的身心失調。透過一首又一首結構簡易、旋律爽朗的音樂,平衡失調氣血,使身心重獲順暢。

活動健身
舞與樂密不可分,聞樂起舞是人類本能,觀察初生嬰兒一覽無遺。娃兒聽見節奏鮮明樂曲,無不手舞足蹈,不用教導任何拍子,直覺反應音樂節奏,手揮腳踢之時總是開懷不已。音樂的養生之道除了靜態的音樂聆賞外,伴隨優美樂曲翩翩起舞的動態音樂活動,有助刺激身體反應,達到益智養生目的。
拉威爾代表作《波麗路》,曾因出現在電影《戰火浮生錄》而爆紅,舞蹈以瑞士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的版本為代表。舞者的舞姿和音樂一樣,重複、重複、重複!看似簡單,卻不可思議地舞出強大感染力。從頭至尾重複同一節奏形式,由弱而強的音量設計,搭配簡單的舞蹈動作,在反覆的節奏與旋律中,一邊活動肢體,一邊欣賞音樂,各種樂器輪番上陣,創造出獨特的新鮮感。
音樂養生之道,在動、靜之間相互調和,建議可將手邊擁有的音樂先做分類,區隔出「安靜聆聽」與「積極舞動」兩大項,作為音樂養護身心的第一步。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