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19/09/11
作者:張旭光
期數:391
點閱:35
《古寧頭大捷》/油畫300F/1985年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學系教授陳慶熇、金哲夫、林順雄、沈禎等合繪。
文/張旭光 圖/國防美術館提供
畫家簡介:陳慶熇教授、金哲夫教授皆為政工幹校(現為國防大學)藝術學系第一期優秀校友,畢業在軍中服務後榮調返回母校擔任前後任系主任,作育英才無數;林順雄教授、沈禎教授同為前後期的系友,也是當今藝壇之翹楚大師,皆曾在母系任教多年。
作品導覽:此一作品目前典藏於國防美術館門廳,是彰顯國防美術館戰鬥藝宣特色的代表作品。民國74年筆者剛從藝術系畢業擔任留校排長,當時曾奉藝術系師長之指示,負責一批戰畫作品之線稿勾勒與底色上彩,有幸見證這批偉大作品誕生之特別時代。
1.本作品最引人入勝的構圖是畫心熾焰的漫天烽火,我英勇駐金國軍在灘頭殲滅來犯敵軍,只見敵軍各式船艦旌旗,在灘頭熊熊烈火中付諸一炬,古寧頭岸邊尚有身陷火海中,高舉雙手歸降敵軍無數,畫家們以此微量的點狀動線,將作品視線緩緩導引至前方英勇國軍壯碩的身影中……。
2.作品前方只見我駐金守軍,小心翼翼監視歸降敵軍,各式槍械火砲皆已停火,但仍高度警戒,凝視戰場中的任何風吹草動,左方的守軍,成為監看整個戰場最重要的位置點,也是本作品特別重要的構圖前景面。將視線從左上急轉直下到畫面右側方,並以深棕褐色對比,襯托出前方烈火的逆光描繪,更能彰顯畫作中戰場的攻守猛烈。
3.前方繪有當時戰地海岸守軍建構的防敵刺栓,以及古寧頭岸邊,至今仍大量生長的瓊麻林,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景物,揭開了這件偉大畫作的序曲,弧形的前景構圖、守軍的防衛視角方向……,框架出畫心遠方的烽煙漫漫,成為欣賞者視角的動線導引,展現此作在構圖上的精湛布局安排。以現今藝術之美學層次來看,這一幅畫作絕對是值得國軍傳頌千年的不朽名作。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