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雨十年路 解析國家整體災害防救政策

出刊日:2019/07/01 作者:左宜恩 期數:390 點閱:44
民眾可以透過SafeTaiwan平台,得知地震、颱風、強降雨、公路通阻等災害即時資訊,進行自我風險管理。(系統畫面取自交通部公路總局安全臺灣網站)民眾可以透過SafeTaiwan平台,得知地震、颱風、強降雨、公路通阻等災害即時資訊,進行自我風險管理。(系統畫面取自交通部公路總局安全臺灣網站)
文/左宜恩 圖/吳佲璋
編按:
在絕大多數臺灣民眾心中,只要談起921地震和莫拉克颱風,觸目驚心的災況記憶,始終難以磨滅。這兩次巨災在今年分別將屆滿20周年與10周年,在政府與各界的協助下,已陸續走出傷痛,開展重生希望;在離災、防災與救災的機制上,也能肆應各種複合式災害與巨災化的威脅。走過風雨十年路,且看專家如何解析國家整體災防政策,也期盼國人都能建立正確認知,一同守護安全、永續的美麗家園。

臺灣位處西太平洋島鏈樞紐位置,夏秋之際常受颱風影響而釀災;又因鄰接多個大陸板塊與斷層帶,偶有重大地震肇發紀錄。我們必須直言,天災無法避免,只能靠平時建立正確的離災與防救機制,方能在災害發生之際,有效降低風險。尤其,當前災害朝複合式與巨災化的發展,國家整體災害防救策略之適宜與否,均攸關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不可不慎。
921大地震後,立法院通過了《災害防救法》,賦予中央及地方政府申請國軍參與災害處理工作的權力,也明文規定當「發生重大災害時,國軍部隊應主動協助災害防救」,使得國軍正式成為我國防救災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莫拉克風災造成南臺灣嚴重人命及財產損失後,災害防救正式列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
再以至今即將屆滿10周年的莫拉克風災為例,我國中央政府分從「救災、應變、整備、復原」等面向多管齊下,各部會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例如國家防災科技中心、科技部等單位,以各種獎勵、補助方式扶持國內防災科技產業發展,並鼓勵學術機構從事各項防救災學術研究,以提升我國防救災研究成果。教育部則與大專院校或民間組織合作,推廣各項防災教育於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等基礎教育機構,使防災知識能向下扎根,讓生活防災成為全民共識。行政院也於民國99年成立災害防救辦公室,做為中央政府處理防救災相關業務之重要幕僚機關。
事實上,目前世界先進國家如美日等國,一旦遭受重大災害襲擊,軍隊必然成為政府救災及災後復原重建工作之重要支援力量。鑑此,以軍事行動為思考,國軍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的方式,不但應將救災視同作戰,更要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做為辦理各項防救災工作的基本策略。國防部亦不斷要求國軍部隊,在平時便應做好各項救災準備,不幸發生重大災害襲擊時便可主動出擊,有效提升救災工作能量。
國軍部隊除具有專業化訓練及機具之部隊如化學兵、工兵等單位,可利用其擁有之專業技術與器械,快速進入災區進行各項救災任務外,部分具有特殊戰鬥技能之部隊如傘兵及特戰部隊等,則適合進入交通較為艱困,或聯外道路已因災害而告中斷,救援人員難以進入之山區或其他交通不便區域。因此近年來無論是莫拉克風災、復興空難乃至去年8月南部豪大雨所造成的淹水災情時,均可看到國軍部隊積極投入各項救災工作,官兵不眠不休任勞任怨的身影,也在不少民眾心中留下既深刻又感動的印象。
國軍部隊除了平時做好戰訓本務外,如何運用手邊可運用之資源,妥善調度人力物力,以在災害來臨時協助地方政府及人民做好防災及救災各項工作,已成為能否有效應對災害所帶來各項衝擊的重要課題,各地方政府近年也積極與駐軍部隊,建立起友好互助的災害防救協力夥伴關係,建立明確而有效率的兵力調度支援機制。去年921「國家防災日」,國軍部隊亦被邀請參與由消防署及各地方政府所辦理之防救災演練,與消防、警政、民間團體等共同參與演練,顯示國軍已成為我國從事防救災工作不可或缺的要角。
迄今,災防相關研究普受各界重視,近年來我國政府亦不斷檢討現有機制與政策之適切性。目前我國災害防救制度與組織結構,大致上以向日本借鏡為主,特點在於運用公務人力兼辦災害防救業務方式,依不同部門(例如:財政、交通、衛生)做為災害防救人員分組之依據。目前亦有學者專家建議,可師法美國之例,自中央至地方政府均設立專職專責的災害防救辦公室,並以「全災害」管理模式,取代現行的「單一災害」管理模式。無論未來發展如何,唯有全民共同關注、不斷落實離災共識,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與國軍協力提升災害防救總能,方為正確之道。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國軍部隊除努力做好戰訓本務,更利用其專業技術與器械,快速進入災區進行各項救災任務。右圖為中科院海岸監控系統(CSS),可全天候對海上威脅目標或災難進行偵蒐監控。國軍部隊除努力做好戰訓本務,更利用其專業技術與器械,快速進入災區進行各項救災任務。右圖為中科院海岸監控系統(CSS),可全天候對海上威脅目標或災難進行偵蒐監控。
颱風來襲往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氣象局有效掌握天氣變化,提供先前的氣象預判對災情的預防是有絕大的助益。颱風來襲往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氣象局有效掌握天氣變化,提供先前的氣象預判對災情的預防是有絕大的助益。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