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別被體型騙了當心成為瘦胖子

出刊日:2018/11/14 作者:文/藝嵐 期數:386 點閱:22
宋晏仁表示,飲食改善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搭配定期健康檢查或量腰圍,必能達到理想體脂率。宋晏仁表示,飲食改善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搭配定期健康檢查或量腰圍,必能達到理想體脂率。
文/藝嵐 圖/藝嵐‧編輯室

「哇!真羡慕你瘦瘦的身材。」被讚美者回應「那有瘦啊!其實肉都躲藏在衣服內了,我是瘦胖子。」其實,不論看體重或是看體型都不完整,許多人會忽略「身體組成」的重要性,瘦不一定是瘦,可能是「瘦胖子」。
身體組成 重「質」也重「量」
環肥燕瘦是外觀上的形象,肥胖者從身材就看得出來,個人也較有意識感,也會注意未來心血管等慢性病纏身的高機率。不過,看起來瘦的瘦子,實際上不一定是真瘦,因為脂肪躲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如此假瘦子對病識感的危機會自我忽略。
人類的身材,受到基因與環境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兩者互動的結果。例如飲食文化,就明顯地影響各民族的身材;飲食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基因表現也會不同,身材就跟著改變。北美洲的印地安人闢馬族,在200多年前身材矯健,但他們開始食用現代美式飲食之後,肥胖的比例愈來愈高,成為全世界肥胖比例最高的民族之一,大部分族人在40幾歲就死於糖尿病等肥胖的併發症。白種人的肥胖是屬於全身性肥胖,而且很明顯就能看出來。東方華人身型較白人矮小,即使肥胖有時看起來也像個瘦子。關於肥胖體型的研究,曾有學者將肥胖以水果造型區分,例如上半身肥胖的人稱為蘋果型,下半身肥胖的人則稱為西洋梨型。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宋晏仁指出,受雄性荷爾蒙影響,男性常見蘋果型身材,是上半身肥胖。女性在更年期前受雌性荷爾蒙影響,較常胖在下半身、腰、臀、大腿,屬於西洋梨型。隨著雌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過了更年期時,雄性荷爾蒙增加,會讓肥胖由下半身延伸到上半身。
不論是什麼型,光從外表是無法準確判斷環肥燕瘦,宋晏仁說最重要的是分析「身體組成」。身體組成包括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後者包括肌肉、骨骼、內臟器官、血液與水。過去較多人只著重體重數字的多寡,宋晏仁說,現今需要綜合多項指標評估是不是「假瘦子」,包括體重、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腰臀圍、肌肉量等。
看體重,不如看體脂
體重計只能提供體重數字,體重輕者很可能其實是肥胖者,因為有隱藏性的脂肪;若是體重重者,有可能是骨架粗或是肌肉結實的重量,並不代表是肥胖,還需考量身高。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衛福部衡量肥胖的指數之一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準確的體組成測量需要較精密的儀器,例如電腦斷層、磁振造影、雙能量X光吸收光譜等。但是很多醫療機構現今皆以通稱為體脂計的生物組抗分析儀來執行,透過身體電流的傳導與阻抗,便能依身高、年齡、性別、體重,分析身體的脂肪、肌肉、水分等,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重量及體脂肪率、骨骼肌重量與肌肉率等更具有參考性的數值,甚至還可以推估腰臀圍比與身體年齡。相較於傳統的精密儀器,體脂計具有簡易、價格較便宜而且準確度也很高等優點。宋晏仁指出,體重控制如果單純只用體重器看數字,很容易誤導自己,忽略了體脂肪率與腰圍也是影響健康非常重要的因子。
計算公式是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臺灣的正常標準是18.5至24,若是低於18.5,表示過輕;24至27表示過重、27至30表示輕度肥胖、30至35表示中度肥胖、大於35則是重度肥胖。
脂肪、肥肉別傻傻分不清楚
體脂肪率是指體重與人體脂肪的比重,人體有1/4的組成是體脂肪,包括內臟脂肪、皮下脂肪與血脂,適量的脂肪可以達到保護作用,若是30歲以上的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則可定義為「肥胖」。此時多餘的脂肪就成為身體的肥肉,除了影響體型外觀外,更容易因為脂肪的堆積影響健康。
規律運動者體內的肌肉量高、脂肪量低,體脂計的電流傳導也能計算出體脂率,讓民眾不僅知道BMI,也可以知道體脂率,衡量是否肥胖。
體脂器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然而量腰圍卻很方便,甚至在有些便利商店就可以量測,也能準確的評斷是否胖了。在放鬆直立的情況下,皮尺繞過腰部,尋找肋骨下緣與腸骨上緣的中間處測量,皮尺要與地面保持水平,吐氣後才量。
腰圍的標準是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若是超過就有健康危機。更仔細一點則可以測量「腰臀比」,腰圍量測方式如上,臀圍則是測量臀部最寬的位置,男性超過0.9、女性超過0.85則是不正常。
甩開不良習慣 避免囤積脂肪
宋晏仁分享自身經驗,除了要看對數值外,針對於飲食也提出落實多年的建議,他將哈佛健康餐盤改良成「211餐盤」,將餐盤分成4格,1格是澱粉(米飯、麵或番薯)、1格是蛋白質(肉、奶、豆類)、2格是蔬菜。另外,再多份水果,水果的量約1顆奇異果大小,或1/3蘋果、1/3芭樂。
進餐的順序是「水→肉→菜→飯」,他說,餐前喝500cc的白開水,主要是因為喝水可以提高代謝率。三餐的211餐盤飲食對於早餐的安排是較難的,宋晏仁建議可以準備小黃瓜及番茄,搭配早餐店的餐點食用。
除了飲食改善外,還有規律運動及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或量腰圍,即使是瘦子也要瘦得健康,肥胖者也不要擔憂,持之以恆,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朝一日必定能達到健康體態。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