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25/07/01
作者:文/李偉文 圖/李偉文
期數:426
點閱:423
關渡自然公園擁有優質的自然生態景點。
文/李偉文 圖/李偉文 緯創基金會提供 關渡自然公園
編按:臺灣的自然環境多元,其中濕地生態系統豐富,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又因有調節氣候、滯洪、防災及水質淨化等重要功能,而有「大地之腎」的美稱。本期特別企劃介紹臺北關渡自然公園、臺中高美濕地、臺南曾文溪口濕地,帶您認識濕地的重要性,並提醒國人關注生態保育與氣候變遷等問題。
淡水河流經臺北盆地,從淡水出海;關渡自然公園位在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口,距離出海口約10公里。這一整片沼澤濕地具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也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自古以來就是候鳥南來北往重要的停留補給站。
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在民國70至80年間,這裡成為不肖人士傾倒大型垃圾、建築廢棄物的地方,原本的泥灘沼澤陸化消失,候鳥也逐漸失去蹤跡。
幸好,透過民間保育團體的努力,臺北市政府編列巨額預算,將此區域的所有私有地全部徵收,在85年成立關渡自然公園,並且在90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臺灣北部重要的濕地保留區,提供生態保育、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跟民眾休閒的場域。
這裡的室內場館並不算大,但有廣大的戶外自然環境,尤其豐富的濕地生態更能在氣候變遷危機中,適度調節水患。
濕地就像是一塊天然的海綿,下雨的時候,可以容納過多的水分,但是遇到不下雨乾旱的時候,濕地又能慢慢釋放水分,補充地下水,提供生活水源,而且濕地上的植物,比如紅樹林,能夠減緩洪水的力道或者颱風大浪的沖刷,在平時也可以避免潮汐逐漸侵蝕海岸,緩衝海水沖刷堤岸保護海岸線,是天然的防洪減災設施。
濕地又有「大地的腎臟」之稱,就像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溶在血中的廢物,由腎臟負責過濾出,維持血液的乾淨。如果以河川溪流比擬成大地的血脈,那麼濕地就是「大地之腎」,河流帶來陸地上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流經濕地時,濕地中生長的植物,比如水草,蘆葦等,能吸附及分解污染物,並且沉澱重金屬,就像一座天然的淨水場。雖然淨水的過程比較緩慢,但是卻不用加入任何化學藥劑,更棒的是,還能培育出無數的自然生命。
其實,水中許多對我們而言的污染物,比如氨、氮……等有機物,卻是水生植物和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這些有機物,透過土壤或植物裡微生物產生的化學作用,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攝取的養分。
新北市政府在大漢溪沿岸設置了300公頃的人工濕地,就是利用濕地能夠淨化水質的功能,將生活污水經過一系列濕地系統的處理過程,將水質淨化後再排出。據研究,這300公頃的人工濕地就能處理全新北市1/4的家庭生活污水,這些濕地也是多樣化的生物棲息地。濕地植物是構成食物鏈最基本的生產者,能夠將土壤、水域及野生動物結合成一個密不可分的生態網絡。
關渡自然公園經過20多年的經營,已經成為大臺北地區重要的環境教育學習中心,園區劃分為戶外觀察區、保育核心區、主要設施區、永續經營區等4個區域,在環境保育方面除進行環境監測,也持續復育已逐漸陸化的濕地,提供濕地具體的生態價值,調節潮汐、過濾污染、涵養水分、天災防洪等功能。
根據調查,關渡自然公園有200多種以上的植物,以及包括鳥類、昆蟲、螃蟹、彈塗魚、青蛙,各種魚蝦貝類等800多種的動物在此生活。
除了平日學校及機關團體合作的各種環境教育方案之外,關渡自然公園也經常舉辦不同的大型活動,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更難得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能輕鬆抵達,讓我們感受到臺灣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關渡自然是候鳥南來北往重要的停留補給站。
關渡自然公園位在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口,距離出海口約10公里。
豐富的濕地生態能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具有調節水患的功能。
關渡自然公園,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維護。
關渡自然公園提供生態保育、學術研究,以及環境教育場域,是遊客認識濕地,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