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2019/07/01
作者:李耀杉‧華翔
期數:390
點閱:72
潘金德認為,救災是國軍的中心任務之一,主動協助地方政府投入災害防救工作,是國軍守護家園責無旁貸的天職。
人類始終無法與大自然的力量抗衡,當一場突如其來的風災,重創臺灣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奪走許多民眾財產和生命,為這片美麗土地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痕時,卻有另外一群人,不懼險阻毅然投入救援,他們是令人安心的迷彩身影─國軍。10年過去,許多官兵職務也已調動,但那段走進災區的記憶依然深刻,就讓我們透過文字,一同回顧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的救災片段。
航特部飛訓部士官長 潘金德
文/李耀杉 圖/航特部提供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在莫拉克颱風過後天候轉趨穩定時,立即出動各型直升機執行勘災搜救、災民及物資運送等任務。回憶起那段從清晨3點到晚上9點搭著UH-1H直升機救災的日子,航特部飛訓部一等士官長潘金德說:「儘管身心的負荷很重,但一想到在災區待援的民眾,疲憊的身心又充滿了能量。」
空勤機械士負責保管1架UH-1H直升機,除每日例行檢查、一級保養,最重要的是隨機飛行,一旦直升機有任何突發狀況,就得立即進行緊急處置,所以必須熟知直升機所有的警告訊號,並具備故障排除的專業能力。在執行莫拉克風災救援初期,潘金德跟著UH-1H直升機深入交通中斷的桃源、民生、那瑪夏等地區,每天的勤務都在4趟以上。潘金德說,第一趟任務是飛六龜,在高空看到柔腸寸斷的橋梁、道路,以及被土石流淹沒的房屋,讓他心裡為之一震,「怎麼會這麼嚴重?以前颱風也沒有這樣啊!」落地後心情更為沉重,因為等待救援的災民臉龐流露著徬徨、恐懼、無奈表情,讓人看了十分不捨,當下的想法就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協助災民。
此次風災造成600多人死亡,其中小林村全村遭土石流瞬間淹沒最嚴重。潘金德指出,至今仍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將發現或挖掘出來的大體,從災區以UH-1H直升機載運至實踐大學高雄校區,使這群罹難者能有個暫時的「歸宿」,同時等待親人的指認。面對一個個的屍袋,他體會到人生的無常,也直言這是個讓人心情五味雜陳的任務,但想到可以送罹難者最後一程,也算是功德一件。
國軍在莫拉克颱風的救災行動中,是大規模使用直升機救援的先例,也獲得寶貴的經驗。潘金德認為,救災是國軍的中心任務之一,主動協助地方政府投入災害防救工作,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是國軍守護家園責無旁貸的天職;而且從參與莫拉克颱風等歷次救災過程中,也益發體會到國軍在救災任務上的精進,不論是指管能力、跨單位協調與分工及兵力的即時調度等,都愈來愈能因應各種災害搶救而更加熟練。
時任陸軍八軍團公共事務組上校組長 張國斌
文/華翔 圖/張國斌提供
回憶起救災過程,張國斌的心情仍激動不已,在8月5日颱風警報發布後,八軍團即開始動員準備,陸上警報發布後隨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嚴德發中將(現為國防部長),坐鎮指揮調度部隊,7日早上8時,林邊、茄冬水深已達2至3公尺餘,張國斌配屬於前進指揮組,隨即出發前往災區,在鄉公所與地方官員會合,依照地圖展開救援。因清潔隊人員熟悉路況,隨即帶領國軍弟兄,以膠舟、AAV7兩棲登陸車等裝備,陸續撤出1千3百餘位民眾,安置於收容所中。
張國斌記得,當時強風大雨,能見度不到5公尺,旗山橋面已被大水覆蓋,駕駛猶豫要不要通過,張國斌看了看對駕駛說,我們來就是要前進災區,就開過去吧,但要特別注意安全。慢速通過後不到10分鐘,同僚來電詢問狀況,才知道旗山橋已斷裂,當時若再晚些過橋,恐已墜河,張國斌只能說情勢驚險萬分,不敢想像。
到了災區後,因電信機房已進水,通信中斷,說也奇怪,所有人手機都不通,唯獨張國斌的有信號,於是成為臨時中繼站,包括參謀總長,指揮官、國防部戰情中心等,均靠他的手機回報救援狀況。張國斌除了向上級回報,也和當時的縣長曹啟鴻、鄉長等保持聯絡,指揮官嚴德發更是積極聯繫地方首長,了解需求。
風災過後,國軍持續救援沒停歇。張國斌記得,大部分官兵到10月24日,任務告一段落前都未休假;更有家住屏東的官兵,數度經過家門均未進入探望,其中也包括他自己。一心只想盡速協助災民脫離困難。他記得564旅官兵於新開部落搜尋大體,人員替換、機具不停日夜開挖,至第4天,鄉代會主席認為國軍太辛苦了,亦無具體結果,因而停止,後來特別為罹難者設立紀念公園。
另一位藍姓民眾陳情,父親在六龜區荖濃水冬瓜山區居住,許久沒有音訊,四處請求協尋,得知他的電話後,聯絡盼能協助,張國斌立即向上級報告,隨即由航特部出動直升機,經3次空中搜救,終於尋獲藍老先生。家屬對國軍萬分感激,為了回報恩情,自願赴災區從事復原工作。張國斌印象最深刻的,是陸戰隊潘國清上士,在搭直升機前往那瑪夏區救災時,途經甲仙小林村,也就是他的家鄉,從空中卻不見村子的蹤影,心中忐忑不安。但他深信家人應該都已逃出,仍繼續執行救援任務,後來才得知全家都已罹難。張國斌曾安排媒體採訪,潘國清在訴說心路歷程時,在場記者莫不感動落淚。
災難雖已過去10年,張國斌亦退伍返鄉,但從未忘記那段救災時刻的點點滴滴,有太多的國軍英雄值得報導,只希望天佑臺灣,不再有天災肆虐;也希望國人多予國軍支持鼓勵,有官兵在,對國人必定不離不棄,也會永遠守護在民眾身邊。
航特部特指部訓練科科長 鄭志宏
文/華翔 圖/航特部提供
從空中欣賞名勝美景,是件愉快愜意的事,但對搭乘直升機,身負救災重任的國軍而言,從空中俯瞰的卻是被大自然摧殘的破碎土地,和許多身陷災難等待救援的同胞,心情是無比沉重和激動,只希望盡快到達災區,將災民救出,脫離險境。
莫拉克風災時,正擔任特戰部隊連長的鄭志宏,接獲命令立即帶領官兵出發前往六龜地區,由於公路已塌陷,只得步行攀爬達到目標區。眼見災民已無食物,官兵將身上所有的乾糧飲水都給了災民。因主要任務是將受困民眾撤出,特戰官兵運用平日所訓練的戰技,運用繩索、吊環等工具,將民眾一一送出險地。
鄭志宏記得山區因崩塌形成一座堰塞湖,隨時有潰堤的危機,撤離行動必須與時間賽跑,晚間也不時傳來警報聲,警告下游民眾避難。隨著時間推進,官兵再向前挺進,途中看見一處簡易靈堂,詢問得知是災民的母親遇難,正發愁如何處理,鄭志宏聯絡單位,以直升機將遺體送下山,解決民眾困境。
之後協助運送災民大體亦是件令人心酸的任務。鄭志宏說,官兵並不認識這些罹難者,但他們都是同胞骨肉,以最虔敬的心意和做功德的心情,來送他們最後一程,大家外表看來平靜,但內心卻沉痛不已,再看到家屬悲傷的表情,官兵的心理更是受影響。當時國軍心輔單位及民間慈濟等團體,都為官兵進行心理輔導。鄭志宏身為主官,更堅強自身意志,率領弟兄們持續任務,不能有任何懈怠,因為他知道,還有更艱難工作等著他們去完成。
不久再接獲前進那瑪夏的任務,山區氣候多變,搭乘直升機其實是冒著高風險的交通工具,但飛官憑著高超技術,尋找可降落之處,將官兵送達災區,因為地形因素,直升機必須略為懸空,官兵再跳下著陸,鄭志宏在跳下時,地面鬆軟有如流沙,著地即陷入,所幸弟兄將他拉出,才沒有愈陷愈深。在山區前進,亦有如電影情節,披荊斬棘,攀高越溪,抵達任務區為災民帶來希望。
鄭志宏在任務結束返回平地時,才發現手機內有百餘通未接電話,都是家人關心的訊息,立即回電報平安,其他弟兄亦是如此,不顧自身,投身救災是特戰弟兄的寫照。
鄭志宏除了專注部隊訓練,也和警消單位合作,赴內政部南投消防署訓練中心,學習先進的救難技術和機具運用,精進災防技能,戰備庫房中亦儲備救災物資和裝備,隨時因應不可預期的危難。「國軍準備好了!」鄭志宏信心十足地回答,保衛國土,災防救難是國軍核心任務,一旦有災情,弟兄姐妹隨時出動,和民眾站在一起,迷彩身影就是安心保證。
閱讀請點以下網址:
◎Hyread ebook (網址:https://ebook.hyread.com.tw/store_mz_search.jsp)
◎Mybook (網址:http://mybook.taiwanmobile.com/magazine)
◎udn閱讀吧 (網址:http://reading.udn.com/v2/magMain.do)
◎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借書證,登入臺北好讀電子書平臺(網址:http://tpml.ebook.hyread.com.tw/),不論是電腦、手機或平板都能借閱唷!
退伍返鄉的張國斌,未忘記那段救災的點滴,他希望國人多予國軍支持鼓勵,國軍永遠守護在民眾身邊。
鄭志宏表示,保衛國土,災防救難是國軍核心任務,迷彩身影就是民眾的安心保證。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