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行政院會昨日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記者會說明修正重點,強調此次修法是在通盤審視事權劃分、財政情勢與調整機制的公平性與合理性等多重考量下,所做的審慎規劃;中央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且各縣市統籌分配款、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3項財源不低於114年度,為最有共識、最合理、最穩健的版本,將以最快速度送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昨日舉行「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說明記者會,由卓揆、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張惇涵、財政部長莊翠雲、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出席。
行政院說明,政院版修法5大優點,包括第一是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且各縣市統籌分配款、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3項財源不低於114年度;第二是修法後的統籌稅款達8213億元,較114年大幅增加3537億元,錢權合理回歸地方;第三是優先彌補基本財政差額,一般性補助款全設算,其中1080億元改回地方自辦事項;第四是公式更公平,指標更均衡;第五是維持2368億元計畫型補助款整體規模,地方建設不中斷。
卓揆表示,這次行政院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目前看來是可以取得最大共識的版本,希望獲立法院黨團共同支持,讓財政穩健回歸到正軌。
張惇涵指出,院版草案提升對地方的挹注財源,16個地方縣市平均成長25%、6直轄市為15%,均衡地方也維護6都競爭力,如臺北市統籌稅款仍是全國最高;新北市土地最大、人口最多,新北市3項補助款增加數會是全國最高;桃園市為新興發展的國門之都,因此一般性補助款跟統籌款的成長幅度最高;臺中市3項補助合計的增幅最高;臺南市統籌分配稅款也會比今年增加將近1倍;高雄市部分,3項合計的總額全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