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文館旅行文學展 「字遊,自在」感受書寫魅力

發佈日期:2025/11/19 19:01 點閱:23
國立臺灣文學館「字遊,自在」旅行文學展今日登場。(臺文館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字遊,自在」旅行文學展今日登場。(臺文館提供)

記者黃朝琴/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字遊,自在」旅行文學展今(19)日登場,展期至明年9月13日,分4大展區精選呈現橫跨數百年、近百部不同時期臺灣作家的旅行書寫或文化觀察, 包括手稿、照片、器物、書籍,題材豐富多元,在充滿輕盈而悠閒的氣氛中,感受旅行書寫的魅力,也省思旅行帶給人們的衝擊。

 為增加展覽互動,各展區設置套版印章,如同旅行中沿途蒐集的戳章,參觀者也能在此累積不同的紀念足跡。展覽開幕期間,同步展開「時空旅人」觀眾意見蒐集,為後續即將推出的「AI共創旅行文學互動裝置」做準備,敬請期待。

 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該展分為4大展區,展出橫跨數百年、近百部臺灣旅行文學作品,致力於呈現個人生命經驗、超越時空及地理環境的風景,只有文學/文字才能表達的風景。展區明年1月推出AI共創裝置,也將於台北國際書展、桃園機場等,展現旅行文學更多元的樣貌。

 今日開幕活動以阿伯樂戲工場的戲劇揭開序幕,呈現來自臺灣作家群的旅行文學作品,呼應以「字遊,自在」的策展理念,串連「旅行的意義」、「移動中」、「旅途上的風景」、「世界/視界」等4種旅程。從心靈到大地,從山海到城市,旅行文學展現了自由、交流與自我探尋的多重意義。

 例如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展現旅行不僅是腳步的移動,更是心靈尋找歸屬的過程,謝旺霖《轉山》的堅毅與信仰,展現人與大地、文化與精神之間的深刻連結,而張卉君、劉崇鳳的《女子山海》,是兩名女性書寫者向臺灣山與海的致敬之作,還有來自日本插畫家山崎達也、山崎華子筆下臺南的飲食日常。

 現場展出文物包括作家旅行文學手稿、紀念物等,例如趙天儀〈龜山島〉詩作手稿,於梨華從夏威夷致林海音的明信片,蕭白持有的相機,王浩一的旅行筆記本及帽子,日治時期臺灣女高音林氏好所收藏旅館、餐廳的火柴盒等等作家旅行世界各角落的紀念。

 展場中也精選多首旅行風情的歌曲,和當代影像創作者透過鏡頭記錄下的動態遊記;此外,在數位時代,旅行書寫的形式早已不限於文字。作家與網路創作者將旅途中的故事與觀察延伸至部落格、圖像、影音等多媒體創作,藉由多元媒介敘事及展場中的陳列,旅行文學得以延伸,也被賦予多元多重的樣貌。

 再者,也精選多首旅行風情的歌曲,和當代影像創作者透過鏡頭記錄下的動態遊記,讓旅行文學不只以文字,也在新時代中以各種媒材表露旅人的心境。此外,展場設置了套版印章,如同旅行中沿途蒐集的戳章,參觀者也能在此累積不同的紀念足跡。

展場內以旅行明信片播放歌曲,帶出豐富的旅行意象。(臺文館提供)展場內以旅行明信片播放歌曲,帶出豐富的旅行意象。(臺文館提供)
國立臺灣文學館「字遊,自在」旅行文學展,即日起至明年9月13日於臺文館展出。(臺文館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字遊,自在」旅行文學展,即日起至明年9月13日於臺文館展出。(臺文館提供)
專程從日本前來參加開幕的插畫家山崎達也(右)與在臺影像創作者吉田萬家(左)。(臺文館提供)專程從日本前來參加開幕的插畫家山崎達也(右)與在臺影像創作者吉田萬家(左)。(臺文館提供)
藝術家王怡婷的創作「海律-字遊.字在」,將空間想像成依據韻律有機體,層層堆疊透明藍調長方體,編織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與聲音記憶。(臺文館提供)藝術家王怡婷的創作「海律-字遊.字在」,將空間想像成依據韻律有機體,層層堆疊透明藍調長方體,編織百種時態的海洋色調與聲音記憶。(臺文館提供)
在展場中,蒐集套版印章,蓋下沿途的文學風景,參觀者也能夠留下紀念足跡。(臺文館提供)在展場中,蒐集套版印章,蓋下沿途的文學風景,參觀者也能夠留下紀念足跡。(臺文館提供)
造型各異的火柴盒,是前輩音樂家林氏好長年旅行各地蒐藏的紀念品。(臺文館提供)造型各異的火柴盒,是前輩音樂家林氏好長年旅行各地蒐藏的紀念品。(臺文館提供)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