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14)日在臺灣文學糧倉舉辦「臺灣作家節」國際交流記者會,宣告國內外重要作家及譯者將在臺北分館的臺灣文學糧倉與臺灣文學基地等攜手、交流,大量、多元且具指標意義的文學活動自這週登場至11月30日,期盼讓文學走入大眾生活,一起看見希望與未來。
首屆「臺灣作家節」以「自然醒」為年度策展主題,內容涵蓋主題講座、工作坊、跨域展演及展覽等逾30場活動,匯聚近60位國內、外作家、譯者參與,以及約30位藝術創作者、出版人共同加入演出及對話,並於今日舉辦國際交流記者會,由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策展人鴻鴻等人出席。李遠指出,今年特別選擇以「翻譯」為主軸,唯有翻譯才能夠讓世界看到臺灣的作品,他也期盼未來有更多像楊双子、陳思宏等走遍世界各地的「文學大使」,更有許多像剛獲得「文化獎章」的金泰成一般,因為熱愛臺灣而來到臺灣,並且將眾多的臺灣作品引介到國際。
陳瑩芳表示,「臺灣作家節」日前已在臺南本館率先登場,接續至11月30日為止的2週內,譯者、作家與跨域創作者們匯聚臺北,開始更多的文學活動及跨域展演,包含,作家楊佳嫻、陳雪、陳慧、連明偉、黃瀚嶢等逾45名作家,在講座、展演及「酒吧長談」裡接力上場;延續對翻譯的探索,作家楊双子將與《臺灣漫遊錄》德語譯者白嘉琳(Karin Betz)展開對談,而譯者梅西亞(Maciej Artur Gaca)(波蘭)、魚住悅子(日本)、版權經紀人安東尼・柏德(Anthony Bird)(英國)等將分享翻譯(及其之外)的秘辛,邀請讀者參與。
另外,臺灣文學的跨域亦為此屆作家節重點之一,包括「策展工作坊」、「文學改編工作坊ft.AI」等專業人才培育課程;跨域展演如卓家安《聽說沒有田野》、重田誠治《悲情夢》、陳履歡《樓上的好人》;第3週由科技藝術家黃心健以詩人向陽《四季》設計沉浸式展演等,邀請戲劇迷、表演迷、科技藝術迷一起重讀臺灣文學。
臺文館表示,為促使更多觀眾、讀者走進「臺灣作家節」,除「覺醒主題書展」即日起在現流冊店、民樂書坊、郭怡美書店、誠品書店與臺南本館內的曬書店等登場,部份活動也將至書店等舉辦,例如,吳明益與剛以翻譯蔡宛璇詩作獲2025年蘇黎世多元文化文學貢獻獎的瑞士詩人Alice Grünfelder,將以「走一條河,寫一個島」於「一間書店」對談;陳思宏也特別再加場活動,選在具臺灣特色的早餐店「好初早餐」與讀者近距離接觸,暢聊旅人的創作生活。餘更多活動介紹、場次及報名資訊,歡迎民眾持續關注「臺灣作家節」官網、「臺灣文學基地.文學糧倉」官網及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