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六廿四故事館原為日據時期興建的米糧倉庫,戰後曾作為憲兵隊宿舍及大溪農會倉庫,民國10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110年活化為「六廿四故事館」,加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館舍群,作為推動「迎六月廿四」慶典,以及傳承、教育與體驗的共學空間,館內常設展豐富多元的展品,包含獅陣、龍陣與將軍,還有北管樂譜等文物,以及童仔腳步體驗設施,讓民眾深入了解這項深具傳統與歷史的慶典文化。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俗稱「迎六月廿四」,於100年指定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它既是地方的重要民俗活動,更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而為籌備慶典發展出的社頭文化、地方人情故事,更是大溪人世代相傳的精神食糧,慶典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以大溪「社頭」為主體的遶境活動,熱鬧非凡,有如「大溪人的第2個過年」。
多元豐富展品 重現慶典盛況
展場規劃「一起來熱鬧、走進遶境隊伍、六月大溪動起來、憨子弟精神、老糧倉新生命、慶典教室」等主題展區。「一起來熱鬧」展區可看到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的盛況,並介紹籌辦慶典的重要角色,呈現這場慶典臺前、幕後,每位揮汗投入的人物;「憨子弟精神」展區則呈現社頭成員投入慶典的故事及過程。
「走進遶境隊伍」帶民眾認識5種最常見的當地陣頭入門知識,包含獅陣、龍陣、北管、將軍及童仔,除有不定期輪展的將軍及童仔展示,還有動感十足的童仔腳步體驗裝置,以及陳展北管樂譜中,表達音階符號、曲調旋律的「工尺譜」、鑼鼓節奏型態的「鑼鼓經」;展場中還規劃童仔繪圖上色區,2樓則有百變童仔拼貼體驗,整面的磁鐵牆,可以隨意拼貼出自己想像的童仔模樣,讓大小朋友都能近距離接觸社頭文化。
「六月大溪動起來」呈現慶典中普濟堂前的福食攤、涼水攤、點心攤及香案,以及各社頭桌上與抽屜堆滿了慶典籌辦小工具、應援團創意小物。此外,「老糧倉新生命」展區透過舊照片、多媒體影音、詳盡的文字介紹,以及歷史建築原有的落水管固定環、防潮壁口楣結構、屋頂燈座、白灰壁等物件,讓民眾認識這棟歷史悠久建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