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建屏/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自民國79年啟用以來,默默地守護南部民眾的健康與安全,今年適逢成立35週年,特別出版《高榮三五 永續共舞》專書,從人文歷史出發,透過回顧、紀錄與訪問,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讓民眾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高雄榮總,也為「南頂好醫院」稱號的高榮添增色彩與暖意。
《高榮三五》解密高雄榮總最初規劃建在楠梓榮民醫院,現今高雄榮家的位置,經過各方權衡折衝才落腳現址,而車水馬龍的國道1號334+870鼎金交流道,也是拜榮總交通建設需求所賜;至於院內做為「社區復健中心」使用的紅樓,為獨棟的二層樓紅磚洋房,原來是「王新模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起家厝,經過訪談與老照片的蒐整,完整勾勒出紅樓當年的風華。
高雄榮總身為高屏地區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肩負教學、醫療整合、社區服務、重大事件支援等社會責任。《高榮三五》就完整記錄高榮歷經新冠疫情(Covid-19)的考驗,從院內的防堵、急重症的診治責任、支援鄉里疫苗施打、大型檢疫站開設、高雄機場港口防疫等措施,每一張汗水淋漓觸動人心的照片,都是同仁無私辛勤奉獻的紀錄。
此外,包括偏鄉遠距診治、輔導屏東榮民總醫院、經營管理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等,書中也有詳盡紀錄。最令人感到溫馨與有感的,當屬《高榮三五》中員工的口述歷史,創院時期的工務室主任王明輝,暢談篳路藍縷的建院工程;護理部護理師王翊潔克紹箕裘,與其母親護理長雷佳招都在高榮服務,成就杏林佳話;護理師李季勳全家都在護理部服務,「一門忠烈」是際遇也是對醫院友善職場的肯定;藥學部主任毛志民國防醫學院畢業就待在高榮,歷經結婚生子、送別家中長輩,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都有高榮陪伴;總務室張麗君女士從開院徵選、報考錄取迄今,一路見證醫院的發展,稱謂也從「小姐」變「大姐」;每一個不為人知感人的故事,涓涓細流成就了高榮的醫療大業。
《高榮三五》主編的文書組組長周宜慶表示,每一位在榮總服務的醫師、護理師、行政人員到警衛、清潔、廚房煮飯的阿姨們,對醫院都有一份情感,他們的努力與付出都是高雄榮總歷史的重要篇章,編輯小組秉持「為我們高雄榮總寫歷史」的敬意與使命,盡心紀錄屬於每一代高榮人的共同足跡,這也是榮民艱苦耐勞,使命必達的文化傳承。
為響應ESG環保永續,《高榮三五 永續共舞》專書採取紙本與電子書併行方式發行(網址:https://org.vghks.gov.tw/anniv35),國內各大圖書館均有寄送可以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