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神颱風將生成 災變中心:強制撤離疏散8600人

發佈日期:2025/10/14 點閱:1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最新進度。(行政院提供)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最新進度。(行政院提供)

記者郭曉蓓/綜合報導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14)日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將利用可能形成的颱風「風神」進行強制撤離,實地疏散8600人,作為壓力測試,以及實兵演練的一環。包括國軍部隊、救難部隊、警消人員、特搜人員均於花蓮糖廠待命;另請花蓮縣政府調度10輛中型巴士於花蓮糖廠待命,作為疏散民眾使用。

 季連成指出,面對未來可能形成的準颱風「風神」,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自今日下午起派員進駐前進協調所;明日下午2時,前進協調所也將召開「中央防颱作為協調會」,邀集中央相關部會、花蓮縣政府及鄉鎮村里長共同與會,研商防颱作為。

 季連成提到,基於「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精神,撤離計畫整備是防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面對天然災害來襲,必須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原則,寧可做更多準備,也不讓民眾生命財產受到影響。

 季連成強調,落實撤離計畫成功關鍵在於「強制執行力」,若無強制執行力,再好的計畫都流於空談。原規劃執行過程分為兩階段,包括第一為「兵棋推演」,讓所有參與撤離的人員透過桌上兵推演練了解各項程序和步驟;第二為「實兵演練」,讓民眾實地進行撤離,但現階段時間有限,可能來不及執行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同時自今日起將進行防颱整備工作。

 季連成進一步表示,於颱風影響的警戒區前24小時(W24)啟動防颱作為。民眾撤離部分將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針對警戒區內的災害弱勢族群,包含長者、身心障礙者、病患、孕婦、洗腎患者、長照機構個案及未就學兒童實施強制性撤離至既定收容中心;第二階段對平房式居民採取強制性撤離;第三階段對警戒區內所有保全戶發送堰塞湖災防告警細胞廣播(CBS),並配合花蓮縣政府採取疏散撤離。他提醒,居民撤離必須攜帶緊急避難包,包含飲水、食物、藥品及個人用品等,前往疏散點。

 季連成說,在W24開始時,所有工程均停止作業,救難機具也須全數撤離,前進協調所將集中調度小山貓機具,並將砂包運送到各村莊固定地點,提供民眾領取及堆置於自家門戶前做防水措施;同時在已打通的溝渠及下水道口,也將堆置砂包防止淹水及回流。他並指示,各村里廣播系統限於10月16日前全數完成修復,以確保必要時村里長可對民眾進行緊急廣播。此外,所有重型機具的調度亦納入撤離計畫中,包括環境部所屬統籌機具、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清溝車、經濟部水利署疏浚機具、交通部築橋機具等。此外,在W24開始時,交通部必須同步封閉馬太鞍溪橋涵管便道,並提前向搭乘臺鐵火車前往光復鄉的志工及遊客進行宣導,禁止進入光復鄉。

 有關救災人力及車輛調度,季連成說明,國軍部隊、救難部隊、警消人員、特搜人員均於花蓮糖廠待命;海軍陸戰隊的水陸兩用戰鬥車進入災區待命;空中勤務總隊的救難直升機則於花蓮機場待命。另請花蓮縣政府調度10輛中型巴士於花蓮糖廠待命,作為疏散民眾使用。針對堤防防護,他請經濟部水利署全面檢視堤防是否存有弱點,並同步挖掘渠道進行引流,使溢流的水能夠平緩流入水道中。

 季連成進一步指出,原訂由各災區國軍指揮官、花蓮縣政府聯絡員、村里長及中央派遣的觀察官,以4人為1組的編制擔任撤離計畫督考官,確認強制撤離計畫執行是否徹底。至於收容計畫,由花蓮縣政府提供物資予開設的收容中心,並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全權負責原民部落的物資調度。總體來說,目前可收容災民場所計有10所學校及光復糖廠,預計可疏散約7-8千人,倘扣除目前旅遊業者安置約400名災民,以及依親或其他因素已未居住於災區之人數,實際疏散撤離人數可能未達7-8千人。可將此次防颱準備視作壓力測試,以及實兵演練的一環,如測試成功,花蓮縣政府未來也可比照辦理。

 有關堰塞湖監控情況,季連成說,目前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蓄水量155萬噸,為原有水量的1.7%,平均每日水流量為50至100萬噸,暫無立即危險。此數據為每日清晨6時,中央前進協調所團隊以無人機觀測,並透過水位探測器回報資訊,而今日也有日本專業團隊前往投放水位探測器,加強監控。堰塞湖壩體長度近2,000公尺,結構穩定,警戒維持正常,馬太鞍溪臨時堤防高度已提升至5公尺,並以鋼網及噴漿強化鞏固。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最新進度。(行政院提供)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最新進度。(行政院提供)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