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筆耕心田】飲水思源慶雙十

發佈日期:2025/10/10 點閱:12

◎莊雲惠

 車子緩緩駛過聯繫新北和臺北市的橋梁,兩旁豎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像兩條美麗的河水在秋風中緩緩流淌,訴說著苦難歲月,流著幾代人血淚灌注的生命故事,也昭示著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那驚天動地的改變,寫就一段感天動人的歷史,並開啟中華民族的新紀元。

 回顧過往,清朝統治兩百多年,後期積弊尤深,衰弱的國力已難以抵擋西方列強入侵,國父孫中山先生撰寫的〈有志竟成〉一文提及:「予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由是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因此「及予卒業之後,懸壺於澳門、羊城兩地以問世,而實則為革命運動之開始也。」經過不斷奔走,廣為宣揚,「自革命同盟會成立之後,予之希望則為之開一新紀元。蓋前此雖身當百難之衝,為舉世所非笑唾罵,一敗再敗,而猶冒險猛進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滿事業能及吾身而成者也。」經過一次又一次起義失敗,許多同志犧牲,「所以百折不回者,不過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蘇將盡之國魂,期有繼我而起者成之耳,及乙巳年之秋,集合全國的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會於東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於是乃敢訂立中華民國之名稱……」直至清朝宣統三年農曆八月十九日,即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為「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各地陸續響應,最終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從創建民國至今一百一十四年了,這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是多少先烈犧牲奉獻才換取的成果。當初設計國旗的陸皓東為革命犧牲,時年二十七歲;被讚「聰明好學,才貌英姿」的史堅如起事被擒遇害因此殉難,時年二十一歲;而國父寫道:「兩人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以「秋風秋雨愁煞人」為遺言的巾幗英雄秋瑾犧牲了,時年三十二歲;寫有〈與妻訣別書〉的林覺民犧牲了,時年二十四歲;曾東渡日本留學的方聲洞寫下〈稟父絕筆〉之後,也犧牲了,時年二十五歲……多少人在風華正茂的年歲化小愛為大愛,成就大義,為了嚮往的理想國度,為了給世人美好生活而義無反顧地敲響戰鼓,激盪著時代風潮,為苦難大地獻出寶貴的生命。

 一如國旗歌所寫:「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看著飄揚的國旗,內心泛起無上敬意,在歡喜慶祝國家生日之際,更要飲水思源,記取先烈無私無我的精神,珍惜得來不易的安定生活,也要為延續中華民國的榮光而努力!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