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丹娜絲颱風及豪大雨重創南部地區,而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目前持續投入復原,兩次救災過程中,通訊中斷及復原過程也是重點之一,透過公私協力方式,包括數發部強化緊急應變通訊能量,內政部消防署則可透過Line即時通報災情,而業界設置行動基地臺車,都能提升災害防救韌性。
提升災害防救韌性,可從「事前預防」與「事後應變」兩個面向著手,包括建立完善的災害預防體系、強化預警與疏散機制、檢討危險地帶居民的安全疏散、提早加固基礎設施,以及在事後勘災、重建與檢討災害防救計畫,以減少風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在事前預防與準備上,「加強基礎設施抗災性」相當重要,尤其,提升水電、電信等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並檢討其復原機制,確保風災後能快速恢復功能。至於事後應變與檢討,「提升復原速度」即是從被動等待救援,轉為主動排除障礙,解決風災帶來的問題,加快復原速度。
數發部為強化政府緊急通訊能力,已於113年間導入SES中軌與OneWeb低軌衛星系統,完成政府指揮節點的衛星應變網路布建。並與通傳會及電信業者合作,配置30輛低軌衛星行動基地臺車,隨時支援災時通訊需求。所以,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與728豪雨期間,數發部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協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電信業者,調度28臺OneWeb衛星行動基地臺車進駐南部災區,有效支援災區通訊,展現通訊韌性成果。
內政部消防署為加強防救災,更新防救災應變資訊系統,增加支援Line災情通報功能,當災害發生時,各縣市防災應變人員可透過Line官方帳號第一時間通報災情,讓各地防災人員而現場,直接就能輸入資訊、上傳照片,完成向防救災應變資訊系統即時通報災情,提高災情通報的效率。
在此次堰塞湖溢流災情中,國民防詐 App Whoscall 從10月1日起,將花蓮當地救災相關單位聯絡電話全數納入《認證號碼》服務。首次將原本作為防範冒名電話、保護商譽的《認證號碼》服務投入於救災通訊工作,協助提升當地災民援助與物資協調作業的通訊效率。凡經納入 Whoscall《認證號碼》後,用戶就能在有關單位來電時即時辨識,確保不漏接重要的救災電話,也能在未接來電顯示來電者資訊以利即時回撥,將有利於災區的救援、捐贈物資與重建工作的通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