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故宮南院吹起南洋風,「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及「2025故宮亞洲藝術節—南洋月」今(4)日同步登場,特展呈現168組件,南洋月推出超過25檔活動,開幕儀式由南方節奏馬來手鼓團「鼓動動南洋」、Tourism Malaysia「Sape沙貝琴」帶來熱鬧表演,邀大家在秋日加入島嶼文化之旅。
故宮南院表示,中秋節連假(10月4至6日)天天開館、10月10日國慶日及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均免費參觀,邀請家透過特展與文化盛宴,在廣闊海洋交會中看見世界及自己。
國立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表示,「海洋東南亞」指印度洋與太平洋交會處,涵蓋東南亞群島及馬來半島南端,其文化脈絡多元深遠。「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以海的開闊與港的包容為意象,藉「抵岸」一詞寓含文化的移動與抵達—既是旅人見聞,亦是歸人舊景。
黃永泰指出,「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集結故宮與多家博物館珍藏,感謝史前館、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臺博館、臺史博、史博館、臺文館、澎湖縣文化局、臺大圖書館等8家國內文化館所及荷蘭公主堂陶瓷博物館、馬來西亞馬六甲青雲亭2家國外機構的慷慨借展。
故宮南院策展人林宛萱助理研究員表示,該展涵蓋地圖、文獻、器物、織品等多元材質文物,呈現海洋如何串連東西方,形塑多元文化風貌,以3大單元帶領觀眾走入海洋東南亞世界。
其中,「候風之港,連海之帆」呈現19世紀以前東亞與歐洲人對東南亞的認識與跨海貿易動機;「豐饒之島,靈性之器」則聚焦婆羅洲,展現舶來品與在地原住民信仰、禮儀生活的交融;「競逐之海岸,並立之文明」以馬六甲海峽沿岸與爪哇海諸島為核心,勾勒跨族群間文化間的濡化與涵化,發展自我,展現海洋東南亞多元並立的文化面貌,藉由跨文化對話,引領觀眾追索海洋東南亞的深厚底蘊。
「2025故宮亞洲藝術節—南洋月」即起同步開跑,持續至11月2日為期1個月。南院處賴芷儀助理研究員說明,今年亞洲藝術節以「COEX」所代表的共存、共融、共創為主題,聚焦海洋東南亞的文化流動,超過25場次活動,帶領大家深入探索臺灣與海洋東南亞間綿延千年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具體活動包含,南洋月展示、專題講座、藝文表演、服飾體驗、創意課程及「南洋探險隊」解謎遊戲等,其中10月18日、19日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 Fusion 皮影戲劇團表演創新的「星際大戰」、11月2日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甘美朗樂團收官,都值得引領期盼。
10月11日白天有集結南洋風味商品的「巴剎盛會」市集、南洋服飾走秀及音樂表演,晚間將有「甲子萬年」院慶為主題的無人機水舞燈光秀,為觀眾打造一場味覺、視覺及聽覺的感官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