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日前應紐約非營利組織Concordia之邀,以「攜手共創更安全的世界—臺灣在不確定時代的角色」為題發表演說。賴總統表示,當前國際局勢動盪,地緣政治持續升溫,威權勢力集結擴張侵蝕國際秩序。這些挑戰沒有任何國家能獨自應對,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化解危機,也唯有深化民主夥伴關係,才能維護長久和平。我國將持續推行「價值外交」,與志同道合的國家緊密合作,共創更安全、穩定、繁榮的世界。
賴總統的演講一開始,就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言外之意顯然是針對本月初中共藉「九三閱兵」刻意扭曲二戰史實,同時提醒世人,同盟國能夠贏得二戰的最重要關鍵就是「團結」,而「團結必勝、侵略必敗」也是二戰帶給我們最寶貴的教訓。
重新回顧二戰歷史,可對照出賴總統總結二戰所得結論的深刻意涵。大多數國家將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作為二戰的起點,然而在此之前,其實德國早已顯露出擴張主義的野心;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亞洲太平洋,日本更是早在1937年7月7日就在我國挑起盧溝橋事變,但主要國家卻對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主的軸心國侵略行為視而不見。
在1938年3月併吞奧地利之後,德國便已顯現其侵略野心,但卻沒有引起英、法等歐洲主要國家的太大反應,也因此讓德國食髓知味,進一步要求取得捷克斯洛伐克領土,而當時英、法未徵詢捷克斯洛伐克,就在《慕尼黑協定》承認德國不法取得的領土,更進一步激勵德國占領更多該國土地;與此同時,蘇聯也和德國秘密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瓜分波蘭,此舉讓德國更肆無忌憚入侵其他國家,最後連蘇聯也不能倖免。
在亞洲太平洋的情況亦復如此。日本軍閥1931年就在我國發動「九一八事變」,雖然一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不承認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卻主張兩國應通過談判處理爭端。西方國家出自本身利益,希望藉日本的擴張牽制蘇聯,也未對日本的侵略行動作出經濟制裁及軍事干預,這為日後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及與西方國家直接的軍事對抗,埋下不可避免的火種。
二戰慘痛的歷史,凸顯了「綏靖主義」只會鼓勵更大的侵略野心。幸運的是,世界各國目睹姑息無法消弭侵略後,聯合起來對抗侵略,最終戰勝德、義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贏得二戰勝利,這也是賴總統總結二戰歷史經驗後,得出「團結必勝、侵略必敗」箴言的背景。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賴總統提醒世人,當前的國際局勢又再度面臨威權主義的威脅,自由民主國家唯有深化民主夥伴關係,才能維護長久和平,共築繁榮穩定的世界。而臺灣位處第一島鏈中心,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舵手及世界繁榮的推手,對此,賴總統也提出3條具體可行的途徑。
首先是推行「價值外交」,以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價值為基石,與志同道合的國家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鑑於威權主義的本質就是反民主、反人權、反法治,而二戰最大的成就,如賴總統所言,就是「建立了以和平、發展與人權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易言之,威權主義的最後目的,就是要顛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唯有懷抱相同價值的自由民主國家攜手,才能維護犧牲千萬人性命而奠定的國際秩序。
其次是建構經濟安全與供應鏈韌性,這也是當下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自2019年源自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疫情顯露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斷鏈危機就成為各國經濟安全面臨的風險。但更大的挑戰是中共掌控關鍵礦物,並將其作為經貿訛詐的工具,面對中共的經濟脅迫,自由民主國家唯有合作,方不致讓中共各個擊破,而我國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節點,也能做出重要貢獻。
最後是強化國防力量,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由於中共加速軍事擴張,印太國家都深感威脅。中共「九三閱兵」展示肌肉,釋放明顯威嚇訊息。為遏制中共擴張,印太國家也加快軍事合作,建構雙邊與多邊防衛機制,包括日本與印度簽署《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美日印澳合組「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我國位於對抗中共武迫第一線,也將不斷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因為,只要鞏固臺海安全穩定,就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貢獻。
本月初於中國大陸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可見俄「中」北韓領導人同框,揭示21世紀的新「軸心國」浮現。自由民主國家於此時此刻須謹記二戰教訓,唯有團結一心,才能阻挫威權國家擴張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