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宸瑋/專題報導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熟稔橋梁架設流程與裝備操作技術,是工兵的核心專長。在任何作戰行動中,地形障礙往往成為戰力推進的關鍵挑戰。工兵部隊肩負突破地形限制、協助主戰部隊安全渡河的重要任務,因模組化架設之特性,可適應各種任務需求,確保行軍節奏與整體戰力不中斷。
區分3種橋梁 依需求選擇
要成為專業架橋人員,必須通過層層關卡考驗。官兵自工兵訓練中心起接受基礎教育,透過專長訓練,學習M2框桁橋、MGB中框橋與LSB重框橋等3種橋梁架設原理原則,熟悉各零附件組裝程序及橋材諸元保養等課程,具備基本架橋學識,以及透過實際操作,了解橋梁架設流程與細節。後續進修教育中,著重強化人員指揮程序,確保架橋作業能夠迅速確實。
目前國軍工兵部隊廣泛使用的3種橋梁裝備,皆具模組化、可組裝性與高度承載能力,能依據河道寬度、岸邊結構與通行車輛種類靈活調配。無論是災後搶修、演訓支援或戰術行動,工兵皆能迅速完成橋梁架設作業,為部隊搭起通往勝利的道路。
M2框M2框桁橋採用可拼接成任意長度之活動橋樑,可依需求彈性增減橋節長度,常用於中、長跨距河川地障跨越、災後搶修與軍事通行等任務;MGB中框橋具備快速組裝、機動性高之優勢,適用於短距離障礙跨越及戰術推進支援,可架設於地形狹窄、機具無法進入地段;LSB重框橋則具備高承載力與高穩定性,適合長跨距與重型裝甲車輛通行需求,用於暢通後方交通命脈與固定設施修復任務。
地形偵察為先 逐步完成任務
無論橋型為何,作業皆從地形偵察開始,逐步完成場地規劃、模組組裝與橋體推進,過程中會區分為指揮組與作業組,以MGB中框橋為例,主要架設任務由上下游構桁班負責,各編組班長1員、打栓手1員及搬運手4員,架設時,首先由架橋指揮官下達構桁結構命令,接續由構桁班班長以口令誘導搬運手進行動作,一同扛起重達超過150公斤的橋材,過程中官兵會複誦「抬起預備」、「抬起」、「前進」、「停」等作業口令,確保所有人動作一致,也可使架橋指揮官與安全軍官掌握各班作業狀況,順利完成架橋作業。
合格的架橋人員亦可接受「制式橋梁師資班」進修教育,此班隊著重於培養學員成為架橋師資,訓練區分2個階段,第1階段為「現地實作」,由學員擔任架橋指揮官,進行橋梁架設及準備規劃,並藉教官下達狀況,引導學員處置;第2階段為「教案編撰及試講試教」,加深學員的學術知識,結訓後可取得師資證書。此外,因應組織調整,工兵部隊引進多用途橋車及堆高機等裝備,故必須考取移動式吊桿及堆高機等相關證照,以減少橋梁架設所耗費的時間與人力。
支援前線、救災 展現即戰力
工兵部隊於歷年漢光演習中,經常擔負通行路線架設任務,模擬戰術環境下完成橋樑架設,驗證作業速度與協同能力。如演習中設想主要橋梁毀損情境,工兵部隊即於限定時間內搭設M2或MGB橋段,完成裝甲車通行,展現即時作戰能力。平時任務方面,工兵部隊亦常參與災害應變,如八八水災、高雄氣爆或河道橋梁沖毀等狀況,均動員橋材與技術人力於短時限內完成臨時橋架設,協助地方恢復交通命脈,展現軍民一體支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