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全國古蹟日串聯全臺22縣市 聆聽文化資產「聲音」

發佈日期:2025/09/21 點閱:9
 文化部長李遠(中)參觀「連江縣政府—牆說·島語:芹壁聚落牆上的對話」,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曉雲(左)陪同解說。(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中)參觀「連江縣政府—牆說·島語:芹壁聚落牆上的對話」,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曉雲(左)陪同解說。(文化部提供)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2025全國古蹟日」活動昨起連續2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登場,串聯全臺22縣市及民間單位共同策展「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搭配多元類型的文資創意市集、各式傳統與新創交融的藝文展演節目與體驗活動,盼讓民眾在充滿節慶氛圍的體驗中聆聽文化資產的「聲音」,訴說屬於臺灣的生命故事。

近50個攤位 展現各地特色

 為響應歐洲遺產日,文化部將「全國古蹟日」定於9月第3個週末,今年以「文資有聲.時代共語」為主軸,將古蹟建築與人文活動連結,透過多元活動讓文化資產有關的聲音與民眾的生活產生連結與共鳴,又在體驗的當下留下新的歷史記憶。

 今年的「核心場域」─文化資產園區由全臺22縣市及民間單位共同策劃近50個展位的「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展現各地不同特色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成果;全國的「衛星場域」共有超過1100處文化資產景點、場館也同步開放,並有超過200場文化資產的導覽、解說,盼藉由多元內容,讓大家感受「文化資產就在我們身邊」。

手作工坊、傳統演出 精采多元

 另外,文化資產園區還規劃5場手作工坊及3場主題講座,分別體驗製香、木榫及摺紙等傳統工藝,以及聆聽傳統彩繪師許良進暢聊古蹟修復、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董事長林俊明及布袋戲偶頭雕刻師賴泳廷分享戲臺下的聲音,最後一天還有文化保溫瓶創辦人李依倪分享與眷村的共生記憶。

 中央廣場舞臺區則分別於不同時段欣賞結合傳統樂器及新創元素的雙團體合作,包括「小金枝歌劇團」Χ「劉麗麗舞蹈團」、「鳳燁樂府」Χ「A_Root同根生」、「花響鼓樂團」Χ「曾立馨Hug Muzik」、「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Χ「A-Sheng阿聖」、「采風樂坊」Χ「生祥樂隊」等,華麗陣容豐富可期。

 「2025全國古蹟日」活動昨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開幕,人潮踴躍。(文化部提供) 「2025全國古蹟日」活動昨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開幕,人潮踴躍。(文化部提供)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