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介輔
澳洲皇家空軍特技飛行表演隊名稱為「輪盤」小組(Roulettes),每年在澳洲和東南亞地區盟邦舉辦約150場飛行表演。「輪盤」小組隸屬維多利亞州東塞爾皇家空軍基地的中央飛行學校(CFS)。
中央飛行學校於1962年組建第一支特技飛行隊「紅色推銷群」(Red Sales),使用迪海維蘭「吸血鬼」(Vampire)Mk35噴射教練機。1962年8月15日,遭遇重大事故,造成6人殉職、損失4架飛機。另一個「遠望星」特技小組(Telstars)則成立於1963年2月,亦使用「吸血鬼」飛機。1968年2月配備義大利製造MB-326H噴射教練機,因預算限制於1968年4月解散。
三代機型 塗裝鮮明
為慶祝澳洲皇家空軍建軍50週年,「輪盤」小組於1970年正式成立,首次表演於1970年12月在維多利亞州庫克角(Point Cook)舉行。最初使用的飛機為義大利製的 MB-326H 噴射教練機,該機型由於操控穩定,廣獲好評,自1975年起成為澳洲皇家空軍飛行員進行中級(150小時)與高級訓練(75小時)的主要機種。不過,後來由於結構金屬疲勞問題,於2001年全面退役。
1989年6月「輪盤」小組在湖區入口(Lakes Entrance)完成最後一次MB-326H的飛行演出。1989年底,「輪盤」小組全面改用瑞士製 Pilatus PC-9A 渦輪螺旋槳教練機作為表演用機。PC-9A 配備馬丁貝克彈射椅、多功能顯示器、電子飛行資訊系統(EFIS)、儀器降落系統,並加裝機首噴煙裝置,為空中表演增添視覺效果。表演機塗裝為紅底配藍白條紋,垂直尾翼標有大型紅色英文字母「R」。中央飛行學校的其他PC-9A亦採相同塗裝,但不標示字母,以便調配飛機與平均機隊飛行時數。
2015年9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皮拉圖斯公司和霍克太平洋公司合資,贏得澳洲49架PC-21教練機競標案,2019年「輪盤」小組以PC-21取代PC-9A。
訓練嚴謹 成就傳奇
「輪盤」小組共有 7名飛行員,其中6名為正式編隊成員,第7號則為備用機駕駛與公共關係官,負責表演時的地面解說。成為輪盤飛行員是極高榮譽,通常由澳洲皇家空軍作戰中隊指揮官推薦優秀飛行員,至新南威爾斯州塔姆沃思的基礎飛行訓練學校,或西澳大利亞州皮爾斯的第2飛行訓練學校任教,經晉升後至中央飛行學校服務,指揮官與輪盤領隊再從約21名高級教官中由遴選成員。入選者須完成為期 3個月的編隊特技飛行強化訓練,由高空簡單動作如梯隊滾轉開始,逐步進展到複雜的螺旋飛行、波浪滾轉、後滾轉、密集並排飛行等高難度動作。表演高度也由高空逐步降低至最低安全高度(最低至80公尺)。
初任飛行員通常駕駛2、3、4號機,經驗更豐富者則負責5與6號機,1號機為領隊機。表演課目包括三角、箭頭、矩形等編隊飛行,雙機正倒飛、向下炸彈開花、對頭交叉通過等驚險動作,飛行距離近至3公尺,充分展現技術與默契。表演時間約為15分鐘,飛行員著藍色連身飛行服,配戴彩繪HGU-55/P型頭盔。雖採用螺旋槳機型,但其穩定編隊與優異的特技性能仍獲高度評價。
1999年8月6日,28歲的喬安妮.梅恩上尉正式成「輪盤」小組飛行員,首次正式演出在皇家布里斯班航空展,使她成為該隊29年歷史上第一位被選為該小組女性飛行員。梅恩認為這是畢生榮譽和夢想成真,特別是她在「輪盤」小組的家鄉塞爾長大,自幼看著飛機並夢想成為飛行員,她說「很多人把我視為榜樣,但我只是一名飛行員,做著我喜歡的工作。」儘管她是隊中唯一的女性,但梅恩的能力足以勝任特技飛行任務。
極限操控 精采絕倫
「輪盤」小組每場表演約15分鐘,演出課目包括6機三角編隊、矩形編隊、箭頭編隊、雙三角編隊、向下炸彈開花、4機直線編隊、雙機正倒飛、對頭交叉通過等,各機飛行距離只有3公尺,離地高度最低至80公尺。正式表演時,飛行員著藍色連身飛行服,搭配彩繪HGU-55/P 型頭盔。PC-21型螺旋槳教練機飛行速度較慢,但表演時編隊的整齊性佳、緊密度高,特技動作不亞於其他國家表演隊的噴射機型,每場均獲得觀眾如雷掌聲和高度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