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社論】快速應變威脅態樣 建軍備戰捍衛國安

發佈日期:2025/09/05 點閱:50

 國防部日前發布「114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披露共軍近年慣常於我國周邊實施針對性聯合軍演,極有可能「由訓轉戰」或「由演轉戰」,對我國採取軍事行動。由於其發動戰爭之時間點並無階段性升級徵候,而是由訓練與演習轉換,呈現「非線性」作戰部署,更增加了國軍預警與應處負擔,成為新興威脅型態。

 報告書分析共軍「由訓轉戰」、「由演轉戰」威脅態樣,首先為各型主、輔戰機及作戰艦、海警船與民兵等,於臺海周邊及外離島海域,抵近我限制、禁制水域從事軍演。中共近期慣用民兵、海警船與軍艦編組演訓,形成「低、中、高」強度海上工具,由民兵執行灰帶襲擾與軍事偽裝;海警實施執法與類軍事壓制;海軍則執行制海任務。其遊走於武裝衝突門檻,型態不易捉摸,更容易迅速升級至隔離/封鎖態勢,演變為國安重大隱憂。

 其次,中共也藉由聯合戰備警巡、遠海長航、海空聯訓及抗擊外軍任務,常態性於第一、二島鏈間部署海空兵力,進行對我軍事壓迫。根據統計,2024年就有超過5千架次共機,與2500艘次共艦侵入我防空識別區內。觀察其派遣兵力與部署,無論是海警船、軍機(艦)或無人機,目的皆為演練拒止外軍介入及對我軍事行動。由於其參演頻次與兵力不斷升高,不僅構成軍事挑釁,更是對我國社會與民心的戰略施壓。

 此外,中共也在我本島及外離島周邊海域劃設禁航區,派遣地面、空中及海上兵力於禁航區進行實彈演練、航道封鎖演練及「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兵力布勢。其藉演訓迫使航運繞道,模擬隔離/封鎖,向外傳遞有能力封鎖航道之訊息。專家認為,其中最大的風險是,共軍的實彈演習可能轉換為實戰,具備威懾外部介入與長期消耗軍備物資目的。

 而中共派遣海警船,擴大對我本、外島進出船隻,進行海上登船檢查及扣押,並派遣海上民兵,於我周邊海域或重要港口外阻止進出入船舶,也屢見不鮮。不同於正規軍機艦的封鎖,此一作法係藉由公務船舶或漁/商船偽裝之海上民兵,進行登檢或海上爭端等產生低強度、灰色地帶準封鎖,旨在降低軍事衝突風險,也為全面封鎖或戰爭行動預作準備。

 質言之,中共的針對性軍演,正將灰色地帶襲擾與軍事演訓整合,藉以對我進行威懾、消耗、強化反介入/拒止,漸進式達成戰略封鎖與作戰整備目的。

 我們知道,中共始終未曾放棄對臺武統企圖,今年其國防經費高達8兆新臺幣,年增7.2%,高居全球第2。即使面臨經濟成長趨緩,軍費依然成長,顯示其追求區域霸權之野心。當前,中共軍事體系以「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推進軍事現代化,但其「堅持對黨的絕對領導」,仍象徵獨裁霸權。

 中共今年8月1日成立軍事航天、網絡空間、信息支援與聯勤保障等4個獨立兵種,成為「四軍種、四兵種」組織結構,並頻繁向第二島鏈延伸軍事活動。其陸軍列裝PCH-191、PHL03遠程多管火箭;海軍建造福建號航艦、產製054A/B護衛艦、052D、055飛彈驅逐艦;空軍生產殲20匿蹤戰機、新型轟炸機;火箭軍則研發新型東風14及26,取代舊式飛彈。

 而在中共「九三閱兵」中,包括東風-61洲際彈道飛彈、鷹擊系列反艦飛彈、紅旗-29反彈道飛彈、陸海空無人載具作戰部隊與衛星、電子戰等大量新武器亮相,未來恐將投入對我灰色地帶、網路惡意攻擊、遠海長航訓練、聯合戰備警巡、聯合登陸作戰演訓、聯合針對性軍演等,同時強化對我國實施統戰、滲透、破壞與襲擾力度,殊值留意。

 面對共軍針對性聯合軍演威脅,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能量,即時掌握敵情,並整合軍、公、民納入防衛體系,強化訓練與改善指揮授權程序,以快速反應制變。另一方面,國軍已制訂「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與厚植灰帶應處能量」4大建軍主軸,以整建所需戰力。針對相關威脅型態需立即籌獲之關鍵戰力,亦已編列特別預算,以集中資源、縮短期程、展現決心原則,建構可恃之不對稱戰力,使敵不敢貿然進犯。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示,政府將在2030年前,讓國防預算達到GDP5%的目標。中共對我武力威脅日益嚴峻,國軍肩負國防安全重責,將密切關注敵情變化,投注合理資源於建軍備戰工作,也要籲請國人支持,展現全民抗敵意志,建立強韌之全民防衛體系。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