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軍事好好玩】敦睦遠航訓練系列—乘風破浪 勇往前航

發佈日期:2025/09/04 點閱:13
 磐石軍艦透過高線傳遞將油管輸送至受油艦,使探針頭與受油器結合,進行加油作業。(記者林睿奕攝) 磐石軍艦透過高線傳遞將油管輸送至受油艦,使探針頭與受油器結合,進行加油作業。(記者林睿奕攝)

編按: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歷時64日遠航洗禮,在強化戰訓本務之餘,順利完成鞏固邦誼、宣揚國威任務,為海軍鍛鑄堅實戰力。本報特派遣記者隨行採訪,透過系列報導,帶領讀者見證海軍健兒藉遠洋航訓,展現平日勤訓精練之豐碩成果。

記者林睿奕/專題報導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此次順利突破連續航行天數達31天,有賴官兵日夜不間斷地值更,分別擔任瞭望、航海、雷達等職務,時刻注意海面與航道狀況,確保航程如期抵達預定位置。官兵不畏風浪,於劇烈起伏的海面完成多次海上油料整補,為任務艦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納編的水下作業大隊、廠修小組等專業官兵,也提供豐沛維保能量,維持艦艇裝備運作能力,帶領全體支隊官兵順利達成遠洋航行訓練。

掌握周邊海象 調整航行路線 

 航行期間,官兵須輪值擔任左右瞭望,日間透由瞭望鏡注意艦艇周邊空中、海面狀況,並使用電羅經確認目標方位,運用聲力電話通知駕駛臺,夜間則須注意附近船隻,依照左紅右綠的燈號,確認其他船隻航行路線,再交由值更官進行參考與判斷。經過狹窄水域時,瞭望手需特別注意周邊導標,確認航道路線,避免艦艇航行至淺灘導致擱淺。瞭望官兵日夜擔負艦艇雙眼,確保航程安全。

 除掌握海面狀況,水面下的深淺、海流也會影響航道判讀。航海值更人員依靠ECDIS電子海圖與紙本海圖,判斷航行位置是否能通過;由於航程橫跨眾多海域,電子海圖不一定有當地資訊,因此仍需依靠紙本海圖,同時也需時刻繪製海圖,確認紙本海圖航行位置。除依靠駕駛臺與左右瞭望判別海面狀況外,位在戰情室中的雷達值更,須同時注意水面與空中目標,由於戰情室無法實際看到水面狀況,因此須與駕駛臺保持綿密的情傳,相互配合避讓海上障礙物,以維航行安全。

 此外,天候也是影響航海關鍵因素之一。敦睦支隊特別納編來自大氣海洋局的氣象官,透過氣象傳真機,收取來自美國、日本、澳洲等周遭國家海域的廣播訊號,獲得當前海域衛星雲圖,判讀周遭可能會遇到的天候狀況。同時,氣象官也可透過FBB500,收取來自大氣海洋局的天氣預報;大氣海洋局也可提醒支隊即將面臨的天候與海象,適當調整航行路線,避開危險天氣。此次航行中所獲得天候、航海相關數據,將留存做為後續研究與分析,為將來人員培育及遠航訓練提供更加完整的教材,持續強化我國海軍遠洋航行能力。

海上油料整補 官兵合作無間

 除依靠駕駛臺官兵各司其職確保航行安全外,位於甲板上的帆纜官兵則必須在風浪之上執行海上油料整補作業,為各艦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過程中,首先由受油艦的撇纜槍發射手迅速發射纜繩,確認兩艦之間的距離,並由磐石軍艦將聲力電話線傳遞至受油艦,完成通信構聯,兩艦官兵隨即開始相互配合,將油管高線引纜拉至受油艦,在海浪起伏的影響下,官兵隨時注意纜線狀況,確保完成高線引纜對接。接著,整補站開始透過高線纜索,將輸油管傳遞至受油艦,整補站官兵仔細操作絞機,受油艦官兵則全力合作,將輸油管探針頭與受油器順利接合,正式啟動整補程序。

 磐石軍艦上的操作人員,須時刻注意油壓數值,以維油管穩定壓力,避免壓力異常,引發漏油或管爆等危安狀況;期間,駕駛臺官兵必須確保雙艦在相同航速與航向,維持等速等距前進。然而,在海上操俥,須考量海象變化與艦艇自身主機輸出狀況,艦長與駕駛臺官兵須隨時監控風浪變化與機艙俥令,透過口令、通信旗與信號板相互協調,精準操俥控制艦艇,確保海上加油程序順暢。

落實裝備維保 動力源源不絕 

 還有一群官兵,每日待在吵雜、悶熱的艙底中,維護引擎、電機各項裝備,他們就是艦艇上的「輪機部門」及納編敦睦支隊的「廠修小組」。他們在航行期間包攬各項裝備維保工作,大至維護驅動船艦航行的引擎主機,小至官兵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製造等工作,24小時輪班確保艦艇動力持續運作,默默為整趟航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可謂深藏功名於艙底,是敦睦遠航訓練順利出航的幕後功臣。

 輪機部門區分為主機組、輔機組、電機組及損管組,各組官兵就像細胞一般,驅動著軍艦這副巨大的身體。主機組官兵主要負責主機、電機等引擎維保,須時常待在引擎位置進行檢修,引擎發出巨大聲響,官兵須時時佩戴耳罩,才能正常工作;指揮工作只能透過聲力電話進行溝通,同時引擎位置均設置在艦艉之下,封閉的環境加上引擎持續運作散發的熱氣,使得艙間極度悶熱。即使工作環境惡劣,主機組官兵仍展現維保專業職能,持續為遠洋航行注入乘風破浪的動力。

 輔機組官兵則負責與日常生活所需的裝備,船艦上所使用的淡水,依靠RO造水機進行造水,但透過海水轉換成淡水的過程中,會累積大量雜質,除了要時常更換濾心外,因海水的鹽分容易腐蝕裝備,所以輔機組官兵也需時刻保養淡水製造機,確保淡水供應能正常運行。此外,驅動整艘軍艦除了引擎動力外,電力系統也至關重要,而電機組官兵身兼重任,負責整艘軍艦密密麻麻的電路,仔細維護有如血管般,貫穿艦艇各部位的電力供應。損管組官兵主要負責進行焊接維修及救火、堵漏工作,如同血液中的血小板,發現船艦肇生危安時,站上最前線,解決任何狀況,確保艦艇安全。

深潛船底檢查 確保航行安全  

 廠修小組則由各支援指揮部官兵組成,主要協助輪機部門針對艦艇進行安全巡查,並為艦艇執行搶修工作,小組成員具備內燃機、鉗工、電工、俥鑄、塢工及燒焊等專業技能,在航行途中,遭遇裝備損壞但未有備用裝備情況下,執行拼裝、改裝作業,確保艦艇持續航行,順利完成敦睦遠航訓練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敦睦支隊也納編來自水下作業大隊的官兵,在錨泊與靠港期間,下潛至10公尺深的船底進行裝備檢查。由於水下光線不足,潛水員面對能見度較差的環境,會由一名潛水員進行作業,另一名潛水員則擔任輔助手,協助照明與傳遞工具。而錨泊位置在港口外海,周遭水域的浪況、流速均不穩定,潛水員須裝備BCD浮力控制器,確保可在固定深度進行作業,維護作業期間的安全。遭遇流刺網纏繞,對於潛水員來說最為棘手,由於流刺網漁線細小且透明,在清除時容易纏繞到潛水員身上,因此官兵須先將漁網綑綁,避免流刺網隨意漂浮,再仔細切除纏繞的漁線,確保裝備正常運作。(系列一)

 瞭望值更官兵運用電羅經,確認海上目標方位,協助駕駛臺準確操舵避讓障礙物。(記者林睿奕攝) 瞭望值更官兵運用電羅經,確認海上目標方位,協助駕駛臺準確操舵避讓障礙物。(記者林睿奕攝)
 氣象官利用艦上風速風向儀進行資料比對與分析。(記者林睿奕攝) 氣象官利用艦上風速風向儀進行資料比對與分析。(記者林睿奕攝)
 輪機部門官兵深藏於艙底,檢修艦艇各項裝備,確保船艦持續航行於大海。(記者林睿奕攝) 輪機部門官兵深藏於艙底,檢修艦艇各項裝備,確保船艦持續航行於大海。(記者林睿奕攝)
回列表